由于藥物的性能不同以及臨床上的要求各異,因此有各種不同形式的制劑。傳統的稱謂常把中藥劑型稱為“湯、丸、散、膏、丹”,隨著祖國醫學和現代制藥工業的發展,各種新的劑型不斷出現。
劑 型
概 念
特 點
服 法 或 用 法
湯 劑 藥物配成方劑,加水煎煮成湯液,去渣取汁飲服,稱為湯劑。 吸收快,作用迅速,
加減靈活,能照顧到各種體質的病人及不同病證的特殊性,適用于一般病證和急性病證。 內服、熏洗、灌腸。丸 劑 一種或多種藥物加工成細末與水或蜜、米糊、面糊、酒、醋等賦形劑混合制成的內服丸劑。 吸收慢,藥力持久,
體積小,服用、攜帶、貯存方便,常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療。 散 劑 將一種或數種藥物研成細粉并混合均勻、干燥。 運用靈活,吸收較
快,節省藥材,不易變質,便于攜帶。 內服,即可直接沖服 或用湯劑、米湯等調服,如元胡散;外用,即將藥物外敷、摻、撒瘡面或患處,如養陰生肌散。膏 劑 將藥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濃縮而成的劑型。 服用量小,外用可緩 慢吸收,持久發揮療效。 ①內服膏劑有浸膏、流浸膏、煎膏(膏滋),一般用開水沖服。
②外用膏劑有軟膏,用時直接涂抹于患處。
③硬膏,用時先以文火烤熱,使其變軟,待全部軟化后,貼于患處,雙手用力壓勻,皮膚過敏者禁用。丹 劑 用含汞、硫磺等礦物
質,經過煉制、升華、熔合等技術處理的化合制劑。 劑量小,作用大,常
用于急性病證。 內服,如回春丹、大活
絡丹;外用,如紅升丹、白降丹。膠 劑 用單味或多味含有膠質的藥物熬成膠狀制劑。 多用于滋補治療,貯運方便。 烊化服用,具體服法參
看本章第三節湯藥煎煮法。酒 劑 又稱藥酒,是將藥物浸泡于酒中,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溶入酒中,得出澄清浸出液的劑型。 對于陰虛火旺之證的病人禁用。 內服,多用于體虛失
養、風濕骨痛。外用可消腫止痛、殺蟲止癢。藥 露 用新鮮芳香藥物通過蒸餾收取蒸餾液的劑型。 氣味清淡、芳香無
色、便于口服,一般作為治療中的輔助飲料。 茶 劑 由藥物粗粉與粘合劑混合而制成的固體劑型。 用量小,貯運服用方
便,多用于治療感冒、積滯等病證。 服用時,置于容器中以
沸水泡汁代茶服用。合 劑 將各種藥物通過蒸餾法、滲漉法或煎煮濃縮法加防腐劑而制成的一種劑型。 多用于感冒、咳喘、咳痰等證。 片 劑 將一種或多種中藥經過粉碎加工和提煉后,與輔料混合,壓制而成的劑型。 體積小,用量準確, 易服用,貯運方便。 糖漿劑 將藥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濃縮液,加入適量的蔗糖飽和溶液而制成的劑型。 便于服用,比較適用于兒童。 沖 劑 將藥物濃縮浸膏與適量輔料混合制成的顆粒狀散劑。 比丸劑、片劑作用迅
速,服用簡單,重量輕,易攜帶,但易吸潮,需密封保存。多用于外感、肝膽、脾胃等病證。 服用時沖入開水,使其
溶解后,即可服用。注射劑 將中藥經過加工精制提煉而制成的滅菌溶液。 劑量準確,作用迅
速,給藥方便,藥液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響,能直接進入人體組織,常用于各種病證和危重病人的搶救。 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靜脈注射、穴位注射。其 他 除上述劑型外,還有膠囊劑,如西洋參膠囊;氣霧劑,如定咳喘霧化劑;安瓿
口服液,如雙黃連口服液;滴丸,如丹參滴丸等劑型,在此不一一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