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護理的對象主要是殘疾人,由于造成殘疾的因素的多樣化和中醫康復的特點,目前,把一些可能導致殘疾的老年病、慢性病和手術后以及某些急性病恢復期的患者,也作為中醫康復護理的對象。
老年病證
因老年人元氣衰退,形神皆虛,氣血不足,五臟虧損,抗病能力、自我調節能力以及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染病,古代稱為“養老疾”,這類疾病多在慢性衰老的基礎上發生,因此,老年病證應以預防為主,康復護理時,應先指導其養生、調攝,以預防生病, 一旦生病,病后則以調養身心為主,使臟腑功能盡快恢復。
傷殘病證和精神病證
傷殘病證是指殘疾者,多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形殘,主要有五官殘疾和肢體殘疾。精神病證又稱為“神殘”,分為精神殘疾和智能缺陷所致的精神病證和癡呆等,這兩種殘疾者需要通過康復護理盡量幫助病人恢復身心功能或發揮殘存功能的作用。已經造成不可逆轉的殘缺,如截肢,除了采用現代人工器具補償部分功能外,還可通過中醫康復護理方法恢復良好的情志和部分生活與工作能力。
慢性疑難病證
慢性疑難病證包括臨床各科中的慢性疑難痼疾,如惡性腫瘤造成臟腑功能障礙或肢體功能障礙。這類病證的特點是病機復雜,身心受損,正氣難復,多年遷延不愈,若局限于臨床常規單一的藥物治療,收效甚微。通過康復護理調動人體正氣,去抵御和修復病理性損傷,達到康復的目的。
急性病瘥后諸證
“瘥”是指病愈,“瘥后”主要是指急癥和急性熱病臨床治愈后。急性瘥后調攝不當,最容易復發,如溫病中的“食復”和“勞復”,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對急性病痊愈后的病人注意防止其復發,重視臟腑功能的恢復和精神情志的調護,如指導病人如何注意生活起居和正確調理飲食,使疾病不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