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提高藥學服務水平,根據《關于改革和加強執業藥師繼續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見》(國藥監人〔2003〕97號)、《執業藥師繼續教育管理暫行辦法》( 國食藥監人〔2003〕298號)和藥品分類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定《2006-2010年全國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指導大綱》(以下簡稱《大綱》)。
一、制定《大綱》的目的
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及國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神,積極推進實施藥品分類管理制度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轉變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方法,加強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宏觀指導和監督檢查;統一各級執業藥師管理部門的思想認識,明確目的,協調行動,大力 推動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指導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施教機構組織實施繼續教育,增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質量和成效;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引導執業藥師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強化藥學服務理念;促進我國高等藥學、中藥學教育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逐步適應執業藥師資格制度發展需要。
二、總體目標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藥學聯合會(fip)提出的“七星藥劑師”的角色要求,執業藥師應成為:健康的看護者(caregiver)、決策的制定者(decisionmaker)、交流者(communicator)、領導者(leader)、管理者(manager)、終身學習者(life-longlearner)、教學者(teacher)。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加強執業藥師倫理道德教育,牢固樹立以病患者、消費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理念,把公眾利益放在首位;掌握開展藥學服務應當具備的法律、專業、心理健康學等方面知識,不斷提高執業藥師隊伍的道德素質、法律素質、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全面提升執業藥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充分發揮執業藥師在衛生保健和實施國家藥物政策,以及全面推進小康社會進程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經濟,促進公眾身體健康,提高公眾生命質量。
三、執業藥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
。ㄒ唬┍尘胺治
基于對執業藥師隊伍現狀的分析,在設計執業藥師繼續教育課程大綱體系時,充分考慮了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專業背景的執業藥師需求。
第一類為畢業于非藥學(中藥學)專業、藥學(中藥學)中專、大專的執業藥師。這部分人員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藥學(中藥學)本科專業課程,繼續教育重點在于補學藥學(中藥學)本科專業課程。通過“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繼續教育,使這一部分執業藥師學習并達到正規藥學(中藥學)院校本科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水平。
第二類為早年畢業于藥學(中藥學)本科專業的執業藥師。對于20世紀80年代以前畢業的藥學(中藥學)專業的本科生,由于過去所學的知識大部分陳舊老化,已不能適應21世紀藥學服務的需要,急需更新知識。這部分人員可以選學藥學(中藥學)繼續教育課程大綱體系中部分課程。如:《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臨床醫學概論》、《藥物治療學》、《中藥治療學》、《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中藥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概論》等課程。
第三類為90年代以來畢業的藥學(中藥學)本科專業的執業藥師。這部分人員雖然畢業時間不長,但是由于我國現行高等藥學教育課程體系本身存在某些缺陷,主要是缺少臨床藥學、生物醫學、人文方面的課程。所以《大綱》中特別增加了一些這方面的課程,如《藥物治療學》、《中藥治療學》、《臨床醫學概論》、《診斷學基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心理健康學》、《醫藥倫理學》、《溝通技巧》等,以提供這部分執業藥師選學有關知識。
第四類為高層次的執業藥師。如近年來畢業的藥學(中藥學)碩士、博士,以及相當于主任藥師、副主任藥師水平的執業藥師。這部分人員是我國執業藥師隊伍中的學術帶頭人,其繼續教育應以跟蹤國際藥學(包括天然藥物學)前沿,提高和擴大知識面為主。為此,在《大綱》的每門課程中,列出了若干研討專題。由于是研討性質,故只列出題目,而對研討的內容不作統一規定。這些研討專題反映了該門課程的國內外研究趨勢,是藥學(中藥學)領域中研究的熱點或難點,目的是使執業藥師不斷更新知識,追蹤學科發展的前沿,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
(二)課程體系
經過全國14所高等藥學院校及有關專家調研論證,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整個課程體系分為兩大類,一是藥學類,二是中藥學類。每一大類里又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拓展課和研討課四種,課程總數為32門。藥學類共設20門課程,其中專業基礎課3門、專業課6門、拓展課6門、研討課5門。中藥學類共設20門課程。其中專業基礎課4門、專業課6門、拓展課5門、研討課5門。在藥學類和中藥學類課程中,內容完全相同的有8門課程,故采用同一個教學大綱,稱為共用課程。
(三)教學時數
除研討專題外,每門課程的教學時間,平均為15個小時左右。相當于5個學分。由于每門課程內容不一樣,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施教機構可根據課程內容和執業藥師實際需求適當調整教學時數。
課程體系中的研討課,系指已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9門課程,對于這些課程將不再編寫教學大綱具體內容,只列出了研討專題。
研討專題的數目,每門課程控制在5個或5個以內,32門課共有研討專題148個。研討課的教學時間,原則上每個專題為3個小時左右,可授予1個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