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朗誦2篇
<56>簪笏(zān hù):冠簪、手版。官吏用物,這里代指官職地位。百齡:百年,猶“一生”。
<57>奉晨昏:《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昏定而晨省。”
<58>非謝家……句:《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
<59>接孟氏……句:據說孟軻的母親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最后定居于學宮附近。事見劉向《列女傳·母儀篇》。
<60>他日二句:鯉,孔鯉,孔子之子。《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孔)鯉趨而過庭。(子)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子)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叨陪(tāo péi):叨陪末座。謙稱陪侍或追隨。
<61>捧袂(mèi妹):舉起雙袖,表示恭敬的姿勢。喜托龍門:《后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62>楊意二句: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經蜀人楊得意引薦,方能入朝見漢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楊意,楊得意的省稱。凌云,指司馬相如作《大人賦》。 撫凌云:撫,撫奏。凌云,指高雅之曲。
<63>鐘期二句:鐘期,鐘子期的省稱。指鐘子期遇知音之事。典故出自《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64>蘭亭二句:在今浙江省紹興市附近。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節,王羲之與群賢宴集于此,行修禊禮,祓除不祥。 梓(zǐ)澤:即晉石崇的金谷園,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 此二處皆古之名盛,后均不存,故王勃作嘆。
<65>偉餞:頗具規模的餞別宴會。
<66>敢竭鄙誠,恭疏短引:自謙之語。 敢:大膽,有冒昧之意。竭:竭盡,盡心。鄙誠:微薄誠意。 恭疏短引:恭謹地粗略做個短短的引言。
<67>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借典鐘嶸《詩品》:“陸才如海,潘才如江。”是言陸機、潘岳之才。此二句意為:請大家各展卓越才華。 云爾:文尾助詞,如此罷了,如此而已。
<68>滕王高閣句:滕王閣,唐高祖子元嬰為洪州刺史時所建。后元嬰封滕王,故名。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其后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于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作《滕王閣序》。閣歷經修建,后焚毀。亦省作“滕閣 ”。 江渚(jiāng zhǔ):佩玉鳴鸞:佩玉,古代系于衣帶用作裝飾的玉。鳴鸞(míng luán):即鳴鑾。鑾聲似鸞鳥之鳴,因稱。《禮記·玉藻》:“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