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朗誦技巧
重音,解決句子、段落中的主次問題,使語言目的明確,重點突出。但是,只有在語氣的帶動下,重音才會更凝聚地、更深層地表意傳神;而重音不準確,表達方法不恰當,也會造成語氣的模糊。
至于節奏,那具體的回環往腹不依靠語氣,當然就要黯然失色、空泛籠統了。而節奏又可以在回環往腹的轉換中,使語氣更添光彩。
我們可以說,語氣可以支配停連、重音,也可以形成節奏的不同類型,同時,停連、重音、節奏的各自不同的變化,主要由語氣來體現。
三、以適當的儀態為輔佐
任何需要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形式,如戲劇、舞蹈、相聲等等,表演者整體的體態所傳達出來的肢體語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戲劇的舞臺上,表情和動作是「主」;而在詩的朗誦舞臺上,表情和動作是「賓」。表情和動作是不能喧賓奪主,損害了詩的「朗誦」,于是這期間的尺度就須是恰當的掌握。所謂「合適」,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不但呆板而毫無表情要不得,就是不當和不夠也都要不得;而尤其可怕的更是過火的夸張。至于「表情」方面,不論臉部的,或者身體、四肢,不必夸張,只要順其自然,隨著內在情緒受到詩中情境的觸發,自然會影響到整個身心,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反射出來。
在整體的儀態中,以眼神最為重要。眼神生動,是所有肢體動作的最基礎的要求。若眼神恍惚、不專注,就算表情再逼真、儀態再自然,也讓觀眾覺得缺乏真實感。但是,就團體朗誦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動且專注,訓練起來將十分不容易。
但是,經過嚴格訓練后,眼神生動便可以有以下三種傳達的效果:
(一)專注度
由朗誦者的眼神,我們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誦者的專注度如何?再藉由專注度所呈現出來的深淺,可以看到朗誦者的態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詮釋詩意?若朗誦者自身十分專注地進入詩境當中,這也才能帶領著觀眾進入詩境中。若朗誦者自身眼神恍惚、四處飄蕩,又如何能說服觀眾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處理眼神視線停止處及眼神流轉的方式來傳達專注度。
(二)形象傳達
在朗誦中,形象的傳達當然絕大部分是由聲音的感情表現來呈現。不過,眼神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譬如:當朗誦者正慷慨激昂時,眼神的傳達卻是柔弱無力的;當朗誦者正哀凄悲痛時,眼神卻是炯炯有神的。這時,不論朗誦者的聲音呈現如何豐富恰當,眼神一不對味,整體的感覺就走味了。對觀眾而言,更感覺到聲情與詩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誦時,眼神要配合詩意呈現,傳達出詩中不可言喻的鮮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對朗誦而言,舞臺上的道具布景呈現并不是重點。而在舞臺上,也不太可能將所有的道具布景一一備齊。這時,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來讓觀眾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使舞臺的空間無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觀眾進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詩中世界。譬如:朗誦到「高山」時,朗誦者的眼神自然就會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還要將眼神的視線不斷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現「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誦者可善用眼球轉動的方式或眼神停止處的方式來達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總而言之,若眼神生動靈活,實際上,并不需要特意的設計肢體的動作,儀態自然而然便能適當地傳達出詩情。有了真摯的情感及豐富的聲音表情,再透過適當的儀態來傳達詩中的意境,更能感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