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公園導游詞(精選5篇)
合肥包公園導游詞 篇1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參觀的是合肥著名景點——包公園,現在就請大家一起隨我去看看吧!
在參觀包公園之前,我首先為各位簡單的介紹一下包公。包公,名拯字希仁,北宋廬州府人,是真宗仁宗的兩朝名臣。公元999年,包拯出生于合肥小包村,28歲時考取進士,但是包拯卻一度放棄了做官的機會。他認為:一個人在世如果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敬孝,那出仕為官,又談何對朝廷盡忠呢?于是包拯遵循著“父母在,子不遠游”的古訓,在家盡孝十年,直至38歲才出任天長知縣,后官至宋樞密副使。由于包拯為人以孝字當先,為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所以包拯去世后,宋仁宗賜予他“孝肅”這個謚號,后人尊稱其為包公——包青天。
現在我們便已經來到了包公文化園的第一站——包公祠了。大家眼前所見到的這座包公祠是合肥的另外一位名人李鴻章與1882年時出資重新修建的;所以在老合肥的口中又有著“包家祠堂,李家修”的說法。走進包公祠,我們首先看到在正堂大門上書有“忠賢將相,道德名家”八個大字,這八個大字也是對包公一生的真實寫照。進入正堂,空氣中飄逸著縷縷青煙,包公坐像便端坐其中,在“色正芒寒”四個大字的映存之下包公坐像更顯威嚴。在正堂中還有一副據說是和包公真人一比一的石浮雕像,從這幅雕像上我們不難看出,包公是一位身高大約一米六的文儒書生,而且相貌丑陋,長著一副鬼見了都怕的陰陽臉,但是包公那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形象早已深深地映入了百姓的心中,所以戲劇舞臺上包公都是身材魁梧,黑面長髯的形象。
大家再請這邊看:“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珙刊石,立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這便是《包公家訓》,包公正是用開除家籍這樣嚴厲的方法來約束他的后人。在包公逝后,他的大兒子、二兒子、長孫都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清官,世人皆尊稱為“包公”。在包公祠中還建有包公蠟像館,展示了包公流傳于民間的斷案故事,如:鍘美案、打龍袍等。可是歷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再隨我到包公歷史文化長廊去看看吧。在歷史文化長廊中我們展示了包公“端州擲硯”“廬州審舅”“出使契丹”等歷史事件。其中還有一首包公的親筆詩《書郡齋壁》: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這兩句話也正是包公一生的座右銘……
參觀了包公祠,再請大家隨我前往包孝肅公墓園去看一看吧。進入墓園,我們穿過闕門、神門、我們便走在了神道上,在神道兩側分列了望柱、石羊、石虎、石人,神道的盡頭就是包公神主所安放的享堂了。在享堂的正后方,有一座宋代方上式的墓冢,冢前有一碑,上刻“宋樞密副使包孝肅公拯之墓”,包公的遺骨便安放于此。包公不僅在中國被世人敬仰,稱為“為政者之師”;在東亞、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包公更被尊為神明;在韓國,有兩位中國名人備受推崇:一是孔子,二便是包公。
最后請大家隨我來到清風閣,這座仿宋式樓閣是合肥人民在1999年紀念包公誕辰1000周年時修建的,登上清風閣的頂層,合肥十景之一的“包河秀色”便盡收眼底了……
合肥包公園導游詞 篇2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包公故事蠟像館”,館內由《怒彈國丈》、《鍘美案》、《打龍袍》幾組蠟像組成。其中 《鍘美案》講的是:據說陳世美家中原有妻室秦香蓮,一家人過著平淡恬靜的生活。然而貪圖富貴的陳世美在考取狀元之后,竟然欺騙皇帝冒娶公主,當秦香蓮知道后,就攜子女前來找陳世美。而陳世美卻要殺妻滅子,之后,秦香蓮就告到開封府,時任開封知府的包拯見過狀紙,非常生氣,親自審問陳世美,以欺君之罪和殺妻滅子之謀兩項罪名處鍘陳世美。太后、公主聽聞后,趕到公堂上,百般刁難阻撓,當時太后就給包拯出了個難題,要鍘陳世美可以,但是鍘他的血,不能濺到天和地。不能濺到屋里屋外。而包拯非常聰明,自摘烏紗帽,把陳世美放在公堂門檻上處鍘。鍘美案也成為包拯鐵而無私,不畏強權的品質。各位游客,包公祠就介紹到這里,據說包拯一生不走后門,所以包公祠也沒有后門。大家隨我出包公祠大門游覽下一個景點。
大家看到的眼前這片水面就是人們所說的包河。原來是合肥城南的一段護城河,可能有人要問,護城河為什么被稱為包河呢?這也有個故事,說宋仁宗為褒獎包拯想把半個廬州賜給他作為私產,包拯堅決不要,只要了這一段護城河。包拯想拿它時時提醒自己的后代子孫永遠護城愛民,不得坑害百姓。
合肥包公園導游詞 篇3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包拯吧,他可是個鐵面無私、清正廉明的官員,許多動畫片、電視劇都表現過他。這個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便來到他的故鄉——合肥去游覽,感受他的特殊魅力。
到了合肥,我一定要去包河公園看一看。走進包河公園,迎面便碰到由導游帶領的一群游人。導游在向游人介紹:“我們正前方這條河,叫包河,共十五公頃水面。水中的魚,背部顏色較黑,叫‘鐵面魚’;水中的藕,據說切開拉不出絲,稱‘無私藕’。這些合起來叫‘鐵面無私’。這條河生動地詮釋了包拯的性格和品質!蔽乙苍谂赃吢犃藢в蔚慕榻B,使我了解了這些知識,也使我進一步明白“包青天”精神對后人的重大影響。
那些人走后,我們繼續向前走。我看見一個大門上懸掛的一塊匾,上面寫著“包孝肅公祠”。開始還不明白什么意思,聽了媽媽的解釋,我才知道,“孝肅”是包拯去世后人們對他的尊稱。走進公祠,一座金燦燦的包拯大銅像矗立在廳堂的正中,兩邊還站立著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在最左邊有“龍頭”、“虎頭”、“狗頭”三鍘,既陰森,又莊重。人們紛紛在這里合影留念。另外,在塑像上面還懸掛著五個匾,,分別題詞為“廣陽正氣”、“色正芒寒”、“千秋遺直”、“公正清廉”、“清風亮節”,它們生動贊美了包拯的人格和情操。
接著,我們還去了“廉泉”、“流芳亭”、“回瀾軒”、“清風閣”。站在“清風閣”上眺望遠處的景致真好。
對了,我們還去了“包公墓”。走進墓室,一股涼氣撲面而來。在兩側各砌有一面石壁,石壁上繪有二十四孝故事,我印象特別深的有《臥冰求鯉》、《哭竹生筍》、《懷橘遺親》,它們都在闡釋“孝”的含義,同時贊揚包拯是一個孝順親人、長輩的典范。墓室頭頂上有一扇玻璃門,里面有包拯的棺木和遺物,許多人都來瞻仰。看著包拯留下的生前遺跡,我們更是懷念這位鐵面無私的“包青天”。
游覽了包河公園,我想到,我們都要學習包拯做一個正直的人。
合肥包公園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包公墓園景區。占地3公頃,是一座比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園,由墓園闕門、神道、享堂、主墓區、附葬區、地下墓室、碑廊和管理區等組成。 首先咱們看到的是大型照壁,高4.2米,寬10.2米,起著掩藏和裝飾性作用。照壁上刻有楷書大字“包孝肅公墓園”,照壁的后面是“子母雙石闕”,母闕高6.4米,子闕高4.5米。神道右邊的碑上攥寫的是包拯的生平事跡,內容與墓志銘的內容基本相近。有的游客可能已經注意到了,石座獸的頭和尾都是烏黑發亮的,和石座獸身子的顏色不太一樣,那是因為來到包公墓園參觀的人們,不斷撫摸座獸的頭部和尾部而形成的。民間有幾句民諺說到:“摸摸座獸的'頭,健康到白頭;摸摸座獸的尾,一生都不悔”。聽了這兩句民諺,大家是否也想去摸摸呢?
現在咱們已跨過了神門,前面就是神道。大家可以看到,這筆直的神道兩邊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對,名為“石像生”,組成了墓前石刻。 穿過神道,正前方是包孝肅公享堂,這是包公墓園的重要建筑,專供祭祀活動之用,享堂中央神龕供奉著包拯神位。神位前的貢桌上設有香臺,供瞻仰、祭祀者進香叩拜。大家隨我來,咱們穿越享堂,這就是包拯的墓冢了。主墓呈方形,覆斗式,綠草如茵,墓前有碑,碑文是“宋樞密副使包孝肅公拯之墓”。 走到墓道的盡頭,便是包拯的地下墓室,正中安放著包拯墓志銘。在墓志銘前面有一道門,內置用金絲楠木制成的棺具,棺內安放著極其珍貴的包拯遺骨。大家看,墓道上方有石刻蓮花,大家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嗎?其實這里是暗藏了排氣孔,為保證墓室的空氣暢通而設置的。
各位游客,我們出包公墓園前行數十步就到了清風閣。清風閣是為了紀念包拯誕辰1000周年而建的。占地2.2公頃,是一組集紀念、展示、游覽、休閑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建筑群,景區內有功德廣場、清風閣、陳列館三個部分。主體建筑清風閣,坐西向東,高42米。共九層,明五暗四,在頂層,可俯視整個包公文化旅游區的秀麗景色,一覽合肥城市風光。
合肥包公園導游詞 篇5
各位尊敬的女士、先生們,大家好!
我名叫某某,是某某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和司機某某竭誠歡迎各位貴賓今天游覽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肅祠",位于合肥市環城南路東段的一個土墩上,是包河公園的主體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廬州知府宋鑒在此修建包書院,故名為包公祠。這個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號。包公祠是紀念宋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開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為白墻青瓦構筑的封閉式三合院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嚴不阿,表現了"鐵面無私"的黑臉包公的凜然正氣。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長廊;東面有一六角龍井亭聳立,內有古井,號"廉泉"。亭欄畫棟頂端雕有浮龍,晴天白日,龍影映人井底,隨著井水晃動,如龍飛舞,俗稱"龍井"。清末舉人李國葦根據傳說寫了《井享記》,發出"抑或孝肅祠旁之井為廉泉,不廉者飲此頭痛歟,是未可知也"的議論,世人改稱"廉泉"。其祠四面環水,正門朝南,西廊陳列包氏支譜、遺物、包公家訓和包公墨跡,以及有關史冊資料。祠四周即包河,相傳生紅花藕,斷之無絲,"包老直道無私、竟及于物",因此傳為佳話。與包孝肅祠緊連的是包河南畔林區的包孝肅公墓園。園內面積1200平方米,墓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包公曾言:"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故有"不肖子孫,不得入墓"的傳說。墓園由主墓區、附墓區和管理區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志銘和2。4米長的金絲楠木棺,棺內安放包拯遺骨。北側是附墓區,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個墓園莊重肅穆,寓包拯稟性峭直、剛毅之意。
包公祠占地1公頃,由大殿,二殿,東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組成。風格古樸,莊嚴肅穆。祠內陳展有包公銅像,龍,虎,狗銅鍘,包公斷案蠟像,《開封府題名記碑》,包公正史演義等文物史料。包公祠有正殿、回瀾軒、清心亭、直道坊、東軒等建筑。祠兩側外廊門拱上刻有"廉頑"、"立懦"四個醒目大字,在"包孝肅公詞"大直匾下黑漆大門上,書有紅底金字的對聯"忠賢將相"、"道德傳家"。
包公祠的正堂,供奉著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繪像。包公白面、長髯、儒雅、端莊。他坐在神壇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劍武吏,案幾上放著令箭、朱筆、虎頭簽、驚堂木等,仿佛升堂在即。令人頗感興趣的是這個包公并非黑臉,而是一個白面儒生,額頭也沒有日月陰陽眼,或許這才是"包拯"真實的尊容。擺在大堂一側的三把銅鍘: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寒氣逼人,那里終日圍滿了參觀的游人。這三把鍘刀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正義之劍!它與包大人須臾不離,仿佛再現了包公在開封府升堂辦案的正氣與威嚴。好一派"色正芒寒"、"節亮風清"的"廬陽正氣"!
祠堂西南之流芳亭,相傳包公幼年時常來此讀書,以為紀念。祠堂東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內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記》,記中說:有一個太守喝了這里的泉水,頭痛欲裂,原來他是個貪官;而幾位舉人飲了此水,頓覺水甜如蜜,原來他們都是好人。故此井名為"廉泉",F在合肥已生產"廉泉"啤酒。以表達對包公的懷念和崇敬之情。
關于亭外的包河還有一段故事:仁宗皇帝封包公為龍圖閣大學士時,還將半個廬州城賞賜給他,誰知包公卻說:"臣作官是為國家和黎民百姓,不是為了請賞,所以我不要。"仁宗聽了暗暗稱贊,但又覺得一點不賞賜,心里又過意不去,于是就說:"那就把包家門前那段人工河賞賜給你吧!"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賣,富不了,也窮不盡,就謝恩接受了。說也奇怪,世上的藕,絲都很多,而且藕斷絲連,可是包河里的藕,絲卻很少,人們說:這是因為包公無私的緣故;貫戃幵谡钪,東、北臨水,古時為官宦、文人避暑飲宴之處。
此外,包公祠里還有"直道坊"和"清心亭",此乃包拯《題郡齋壁》里的詩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他認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為人的準則。所以包公祠不僅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游覽勝地,又是寓教于人的好地方。
在包公祠內有一塊引人的刻石,此乃是1973年4月從合肥市東郊大興集包拯墓中清理出來的"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刻石,這塊墓志刻石較《宋史。包拯傳》更為詳細地敘述了包拯的一生,可以起到補史的作用,極為珍貴。碑中記敘了包拯好幾件鐵面無私、剛直不阿的事跡,其中有這樣兩件:包拯在其家鄉任廬州知府時,性情峭直,"故人、親黨皆絕之"。當時,他的一位親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府里,包拯鐵面無私,依法處治,打他一頓大板;張堯佐是仁宗的寵妃張貴妃的叔父,無德無能,僅憑親戚關系,仁宗一次就授予他四個軍政要職。針對仁宗皇帝的任人唯親,包拯專門上了一篇《請絕內降》的奏疏。以后他又接連上奏疏數道,闡述"大恩不可以頻假,群心不可以因違"的道理,他認為:"假之頻,則損威;違之固,則兆亂"。由于包拯據理力諫,終于使仁宗"感其忠懇",不得不削去張堯佐的兩個要職。到河南開封游覽的人,多想探尋包公的遺蹤,然因開封多次被黃河水淹沒,目前惟一流傳下來的僅一個碑石,此碑即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今保存在開封市博物館內。碑上按先后順序題刻著北宋開封府從第一任到最后一任知府183人的姓名和上任年月。由于包拯執法嚴明,鐵面無私,深受群眾崇敬,人們參觀碑石時總是在他的名字上指指點點,稱頌不已,久而久之竟將姓名磨去,而刻下了深深的指痕。從這極深的指痕中,可以看出包公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
到這里,我們這次的包公祠的參觀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如有照顧不周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最后送上我真誠的祝福,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美滿幸福,歡迎再來我們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