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生活和工作狀況的調查報告
(三),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及期望和要求。
1, 資金短缺,難以發展項目。
資金短缺是這幾位大學生村官提到最多的問題之一。由于大學生村官任職的都是經濟薄弱村,村里自有資金基本沒有,本鎮也屬于經濟薄弱鎮(姚集鎮在2009年全縣鄉鎮評比中,各項指標排名都居末位),不能向大學生村官提供所需資金。省里為大學生村官提供的創業啟動資金,每個村實際能拿到的只有一萬元左右,而且手續過于繁瑣,實際拿到啟動資金的大學生村官很少。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條件太多,輕易貸不到款。從訪談中,筆者得知,有大學生村官曾到信用社資訊貸款相關事宜,信用社貸款要求一定資產抵押,而村里沒有可作抵押的資產,除了土地,但是,牽扯到用土地做抵押,又有很多問題。大學生村官也想到過從民間融資,請村里少數富裕戶直接出資或做抵押貸款,但均因農民自身的保守性和對大學生村官不信任(更多的是對村里不信任)而不能如愿。在訪談中,大學生村官還告訴筆者,其實,農村的金融機構的運營狀況很混亂,如果信用社里面沒有熟人,不請客送禮,輕易貸不到款。更有甚者,有的信用社工作人員,貸款給關系戶,吃回扣,或是以私人名義高利率放款,謀取私利,并且由此導致很多了壞賬,呆賬。而這些又大大地阻礙了從正常渠道以合法方式申請貸款。對此,這次剛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村官毫無辦法。資金短缺,成為制約大學生村官創業和開展工作的瓶頸。
對于此,大學生村官普遍表示,希望再出臺并切實落實相關配套政策措施,解決大學生村官融資難問題,特別是能增加創業基金的數額,并適當放寬條件限制。最好縣鎮兩級也能撥出專款,用于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能出臺針對與大學生村官的專項服務,在合法前提下,簡化貸款程序,便于大學生村官貸款。
2, 農村社會關系復雜,大學生村官應付不了,難以開展工作。
基于訪談資料和筆者對農村生活的切身感受,可以看出:農村社會關系復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 農村基層領導(鎮、村兩級)與村民關系不和諧。
由于大學生村官到任之前,基層領導幾乎沒干過什么實事,沒有使村民得到真正的實惠,甚至做過傷害村民感情的事(如搞計劃生育工作方式粗暴,超生戶不交罰款就扒房扒糧,動輒就逮人綁人等等),所以,基層領導在村民眼中幾乎沒有威望和信用,村民對官方的政策也不積極響應,常常陰奉陽違。
② 鎮領導和村領導之間關系微妙。
鎮級領導經常攤派任務給村里,完不成任務就免職或罰款,村領導工作壓力很大,很多時候,攤派下來的工作很難辦到,如以往的收農業稅(本地農民稱為“合同款”,并往往附帶額外的其他收費)、集資款、計劃生育罰款等。而導致兩級基層領導關系微妙的更深層次原因是某些情況下的“分贓不均”,如鎮里經常克扣上面撥下來的扶貧物資、鎮里對于超生戶的罰款要的太多等。這些最終造成村領導總是對鎮里提防著,對鎮里交代下的工作任務是能推則推,能躲則躲。實在躲不掉的,也不認真執行。
③ 村民之間的關系不和諧。
村民關系復雜一方面是受宗族勢力矛盾的影響,大姓家族排擠小姓家族,不支持當上村領導的異姓家族的工作,私下搞破壞等。另一方面是深受貧富差距的影響。當地農民有很強的“仇富心理”和嫉妒心理,特別是對于那些靠不正當手段發財的人,有的村民還很憤恨。在普通村民眼里,村中的有錢人一般是干了多年的村官(特別是計劃生育工作專干人員、會計等)、與基層領導有親近關系的搞養殖辦廠子的人、建筑隊包工頭等,用學術語言說,就是先富的都是靠近權力中心的人,真正誠實勞動合法經營而發家致富的很少,而且,有錢人大都“為富不仁”,在村里也缺少威望,不愿帶領村民共同富裕,對村里的公共事務如集資修橋修路捐款等不積極。所以,村民之間,特別是有錢人與普通人之間關系不好,村民心不齊。
對于上述復雜的農村社會關系,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村官一時了解不夠,應付不過來。例如,從訪談中得知,一位大學生村官,想幫助村里一個村民搞魚塘養殖,但是在承包魚塘的時候,受到了來自多個方面的阻力,究其原因是這位愿意承包魚塘的村民是個小姓人家,又和村領導的關系不是很好,村領導是村里的大姓,平時也沒什么來往,也沒有給村里送禮。所以,當地大姓家族和少數“村里能人”便慫恿村領導阻止他承包魚塘,不僅開出的價格不合理,還提出了很多苛刻附加條件,更有甚者,極少數“村里能人”還上門訛詐,最終,這位村民沒能承包魚塘。
正是由于農村中復雜的社會利益關系和人際關系,而大學生村官不能洞察清楚并處理協調好,導致很多情況下,工作得不到支持。大學生村官往往有很好的想法和項目,村民的致富想法也很強烈,但是村領導大多數只想為自己謀利益,不帶領大家一起干,村里還有所謂的“能人”(其實說白了就是農村的流氓地痞)從中作梗,最終,缺少帶頭人,人心不齊,有勁不往一處使,好的工作項目也難以開展。
3, 農村社會中也存在著許多“潛規則”,大學生村官適應不了,很難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