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經濟學讀書筆記
我們的觀點:
在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嚴格監管防止生態旅游備有意或無意地泛化。這樣不僅會讓公眾對生態旅游缺乏正確的認知還可能讓他們失去對生態旅游的信心認為生態旅游也是一種商業廣告的炒作。如此下去生態旅游將無從發展。
無論生態旅游多么顯著的環境及社會——文化可持續性影響只有當經營生態旅游活動的企業也能夠可持續發展時生態旅游才能夠生存下來。本書所定義的生態旅游產業是指那些直接與生態旅游者相互作用的機構即從計劃階段到結束階段幫助生態旅游者進行生態旅游體驗的產業。這些生態旅游產業的組成部分存在于客源的運輸機構與旅游目的地由一系列較大的或較小的專業化經營幾或非專業化經營機構組成。
在我國直接參與生態旅游活動過程的有以下幾個利益主體:一是參與生態旅游活動的游客:二是生態旅游區所在的當地居民;三是生態旅游區的管理部門;四是在生態旅游區經營的企業針對生態旅游者開發和經營生態旅游產品的旅游企業。了解每個利益主體的目的并合理劃分各個利益主題的權限和職責建立生態旅游區發展的利益驅動機制協調和保障各方在生態旅游發展中的利益是我國生態旅游實踐的關鍵所在。
生態旅游企業的發展是對把環境保護目標納入企業戰略目標、承擔環境成本的常識生態旅游企業的發展會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因此在生態旅游企業的開發、籌資、稅收等方面政府應該給予響應政策上的扶持。政府還可以出面爭取國際機構的援助。政府也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鼓勵投資政策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收益轉化為特許的經營權這樣形成開發和保護的來年搞好循環必將產生良好的外部作用。
大城市周邊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元通常具有客流量較大的特點為了發展生態旅游一方面要解決旅游者的可進入性問題如霧靈山xx年10月旅游公路全線改造完成42公里的主要公路實現了高等計劃大大方便了游客的進入。
我們的觀點:
在現代社會許多事物的發展都需要產業化發展生態旅游也上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到現在為止生態旅游的產業化發展還不太成熟從許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從它的基本結構、主要經營團體等來平價器在整個旅游產業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增加生態旅游的專業化程度。
外界環境是影響生態旅游經營和目的地的關鍵因素但是在生態旅游文化里往往被草率地對待。盡管傳統的大眾旅游通常被認為是這些外界環境因素之一但是考慮到兩種旅游形式之間的集中和相互依賴性這種觀念要重新審查。娛樂性的打獵和釣魚可更清楚地定位于與生態旅游具有正面和負面關系的外界環境盡管有些人挑釁似的主張這些活動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可被看作是生態旅游形式。在主要部門內農業對生態旅游的前景有主要影響。許多情況下農業倒退會給生態旅游創造很多機會。在欠發達國家采伐對有潛力的生態旅游環境也有廣泛的負面影響。相比之下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可持續性發展的林業是普遍的而這對生態旅游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非娛樂性的釣魚對生態旅游的負面影響集中于鯨類的活動和發生在珊瑚礁附近對珊瑚的捕撈。采礦和非娛樂性的打獵和軍事是對當地生態旅游潛力有影響的其它方面即使都市化和在高度都市化的國家如澳大利亞也有影響。
我們認為生態旅游的本質和核心應當是: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要以保護旅游目的地的生態環境為前提;旅游開發者在投資和開發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就業和經濟利益;各級政府在倡導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必須強調可恥須發站;旅游目的地居民在享受到旅游開發帶來的經濟利益的同時必須增強保護意識防止以過度消耗資源為代價的、殺雞取卵式的牟取經濟利益的短視行為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欠發達地區實施生態旅游的障礙因素分析》——李永寵)
我們的觀點:
隨著生態旅游的發展來自外界環境的制約性也越來越明顯。比如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滿足娛樂需求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追求新鮮感于是便有不少在閑暇時間外出釣魚、打獵的現象。這可以理解成生態旅游的一部分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行為會破壞生態平衡然后反過來制約了生態旅游的發展。當然外界環境對生態旅游的影響也有正面的。比如“退耕還林”會為生態旅游創造機會農業倒退了生態旅游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空間。
有效的組織與政策是生態旅游產業專業化的標志與推動者它們既協助生態旅游達到環境與社會——文化的可持續性又促進其經濟的生存能力同時也幫助生態旅游產業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獲得成功。生態旅游組織根據生態旅游非政府組織所代表的地理區域它們能被劃分為國際的、國家的、次于國家的、地區的或當地的非政府組織。其中國際生態旅游協會和澳大利亞生態旅游協會代表著世界上生態旅游組織的最高水平。前者是全球審改旅游組織的領導但是其資金的有限性及其成員發展生態旅游水平的差異意味著它主要只能從事各類信息的傳播和建立人們的生態意識等工作。而澳大利亞生態旅游協會的定位更商業化它以業界視野為基礎并說明了這個國家生態旅游發展相對成熟的狀態。
旅游必須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規劃、管理與實施即避免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環境上可持續的、經濟上可行并能體現社會公平。旅游業必須認識并接受其對于保護以及正確的自然資源管理的責任這要通過在有關原則與方針所允許的范圍內工作以取得環境上可持續的發展來實現。必須采取行動減少并在可能時消除旅游對自然資源及其進程的消極影響。旅游應該對維持與恢復生物多樣性做出積極的貢獻特別應該有計劃地對那些旅游者頻繁出入的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資源進行管理以便保持其價值并保護那些敏感的地區和物種同時還應致力于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地方社區有權保持和管理其文化傳統包括歷史和自然資源以保證旅游不對其產生消極影響。此外教育、意識和能力建設對取得可持續旅游至關重要。(《世界自然基金會關于旅游政策主張的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