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經濟學讀書筆記
我們的觀點:
生態旅游的發展首先要以環境的保護為基礎。而各組織協會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在更好地研究探討之后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來保護環境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旅游具有復雜性它需要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協調與發展需要良好的成長空間。因此與生態旅游相關的組織應該注重這種多方面的協調各個發展生態旅游的地區因地制宜制定與自身發展相協調的規劃和政策加強管理促進生態旅游的發展。
生態旅游的某些特性如影響因素、時常和外部環境的影響是隨著活動類型和相關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然而特種旅游活動及其環境選擇用生態旅游的觀點看來由于這些活動和環境具有獨特性而顯得越來越重要。觀鯨旅游已經作為專業的生態旅游形式而興起這種生態旅游形式不僅包括鯨魚還包括其他類型的鯨類動物如海豚;需要在陸地或船上作被動觀察還要發生互動比如喂食和游泳。島嶼和其他大陸的空間分離很可能會孕育出大量的“海島因素”影響生態旅游的發展。這些因素包括本地特有物種和獨特的生態系統、地理上的孤立和由此孕育出的強烈的地方感覺、臨近海岸生態系統和由此帶來的相關機會等等。極地環境是指北極和南極附近的高緯度環境這種環境的地表由冰冠、裸巖和苔原所覆蓋。南極洲是一個極其孤立的旅游目的地類在那里的直接活動僅僅限于科學考察和旅游活動考察巡游是生態旅游的重要方式。北極地區生態旅游的獨特性在于需要和一系列的外部環境共存。由于土著居民正經歷著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復興土著領地處于和生態旅游業相關的最重要的文化環境之中。
云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生態旅游中最具魅力的部分是觀看野象群的活動。屆時可以入住設在大樹上的木屋——“觀象旅居室”早晚可以有機會近距離觀看野象群在旅館下的河中洗澡戲水的一幕或觀察野象群在林中出沒覓食、漫游的情景或沿近千米的高架觀象長廊行走追隨野象群的行蹤。觀象旅游依山傍水與野象群為鄰同百鳥做伴置身于森林之中沒有人群的喧囂只有鳥鳴獸盹游人住上一夜即會有千情萬感令人難以忘懷。沿途一些谷地有座椅秋千供游人使用還有家象的各種表演都是十分吸引人的娛樂活動。(《保護區生態旅游的基本要求和有效管理》)
我們的觀點: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普遍性與特殊性之分生態旅游也不例外。只是生態旅游的這種特殊性體現于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而正因為這種環境的特殊性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才使生態旅游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這種特殊性(即特種旅游活動及其環境)在生態旅游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比如我國西部的草地物種豐富自然景觀獨特氣候宜人因此在西部結合當地的文化、歷史、風俗等因素來發展生態旅游是個不錯的選擇對西部的開發也有促進的作用。
對全球生態旅游模式的考察表明各地區的生態旅游結構截然不同而且區域之間和區域內部的生態旅游強度也多變。澳大利亞在組織上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生態旅游目的地。在大洋州的其他地區新西蘭的生態旅游業規模相當大。而在南太平洋地區只有少數旅游目的地發展了大規模的生態旅游業。多樣的亞洲模式主要由政府的“良性循環開發”政策所決定。相比之下南亞和東北亞幾乎沒有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歐洲生態旅游業的東西部發展模式是不一樣的。在西歐生態旅游業常常在相對次生的環境中和其他類型的旅游業結合或共存;隨著蘇聯的解體東歐的西部國家都轉向了西歐模式。在美洲美國擁有典型的生態旅游業模式。在加拿大聯邦政府結合積極的省立政策對生態旅游業的參與更加明顯許多政策的焦點集中在廣闊的北部曠野。南美洲地理上的孤立和負面的時常形象阻礙了其生態旅游業的發展但是仍然具有復雜的生態旅游模式。非洲和中東地區是生態旅游業最不發達的地區。
生態旅游項目應主要圍繞農林生態系統的第一性生產力、動植物園和以自然生態系統為基礎的人工生態景觀發展。根據地方的資源基礎將豐富的植物、動物配置在一起創建花卉園、竹園、經濟作物品種園、果樹品種園、鄉土植物園、中草藥園、抗逆植物園、熱帶魚類園、鳥園、動物園等適合各種生物生活習性的環境。也可以自然生態系統的景觀為背景創建不同類型的人工景觀生態園如巖石園、熱帶風光園、沼澤園、水景園等利用其特定的小氣候、小地形、小生境豐富旅游地的生物種類組成。(《生態旅游的發展與規劃》)
我們的觀點:
全球各地的生態旅游發展并不均衡這主要與當地的自然條件有關與社會條件也有一定的聯系。比如氣候宜人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城市本來就有不錯的自然景觀因而生態旅游的發展規模也較大;而非洲等地區本來在自然資源方面就比較缺乏加之社會也不夠穩定戰爭給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所以幾乎不具備發展生態旅游業的條件生態旅游業在非洲當然就不發達了。但是要發展生態旅游就要把握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規劃的時候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開發生態旅游項目把當地的特色展現給旅游者。
隨著專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在生態旅游方面大學生教育計劃很好地滿足了企業的需求這看起來對自然環境、基本的商業技能和道德規范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企業的期望和研究成果之間主要在研究技能方面還存在著距離使用這些技巧是有利于生態旅游的經營者的而對于從業者來說大學的研究成果依然是頗為費解的。為了縮短這種距離就要求生態旅游學術研究要做到使用一種更為嚴格的研究標準積極主動地在自然科學和其他領域內開展研究。在構建一個研究議程時也應當和這些從業者商討。此外越來越多的生態旅游畢業生進入了生態旅游行業他們同時具有理解和開展研究性調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