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鄉規劃工作“十二五”規劃
市級商業金融中心:規劃在昭陽大道以南、希望大道以東,采取較集中用地的形式設置新的市級商業金融業中心。
老城商業中心:結合現狀老城區內的商業布點,在現有的基礎上充實商業服務設施,強化傳統商業中心功能。在金龍路與百富路形成的丁字形街區一帶,通過用地置換擴大商業金融業用地,提升商業設施的服務水準。同時改善老城區中心的生活、購物、娛樂、休閑環境,建設老城傳統商貿中心。片區商業中心:規劃于里安、興隆、西城、北城等片區內,結合居住用地的分布、服務規模的大小,分別設置片區級商業服務中心。
規劃城區商業金融業用地為218.60公頃,人均用地6.19平方米。
(三)專業市場規劃
1、市場規劃原則
a、整合專業市場,優化產品結構,堅持“擴容提質”發展戰略。合并相鄰專業市場和產品性質同類的市場,擴大市場的規模。
b、利用現代工業化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來組織市場,走集生產、加工、經營、科研等一體的建設模式,提升市場的整體實力和整體管理質量,增加市場的發展動力。
c、建好專業市場的配套服務設施,創建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加快市場硬件設施的改造步伐,改善市場的形象,同時加快倉儲物流的建設,加快市場之間的流通。
2、市場用地規劃布局
城區內的大型市場的設置,要充分結合交通條件的便捷進行布置,對現狀市場用地進行整合。時機成熟時,可通過用地置換將市場用地選擇在城區的外圍,對外交通條件良好地段,以減少對城區交通和環境的影響。同時為市場配套必需的停車、人流集散場地的配套設施。市場建設應按照專業化分工原則,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體系。規劃城區北部商貿物流區內布置區域綜合性批發交易市場用地。
為城區居民日常服務的小型市場,應結合居住開發統一建設。城區生活性市場服務網點按40攤位/千人指標進行建設布置。
(四)文化娛樂設施規劃
規劃在城市中心區內主要布置市級綜合性文化設施,如新聞中心、廣播電視、展覽館、科技館、圖書館等設施,增強中心區的吸引力。在各片區內安排為居民服務的文化娛樂設施用地,為居民提供文化活動場所。規劃要求對老城區內部分現有文化設施加以改造、擴建或搬遷新建。同時在東湖公園的周邊較集中的布置一些休閑娛樂設施。
規劃城區文化娛樂設施用地為36.20公頃,人均用地1.03平方米。
(五)體育設施規劃
城市體育中心已建設在行政中心的西側,但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其規模已難以滿足城市遠期發展需求,因而本次規劃將其確定成近中期城市體育中心,而遠期的體育中心規劃于東湖公園的北面。現狀老城區內的東校場,其用地局促,規劃結合舊城區的改造,擴大規模建設成為城南體育中心。各片區中心規劃滿足群眾性體育活動需要的運動場、燈光球場和門球場等用地。同時結合居住區建設,安排居住區體育設施,便于居民能夠方便就近開展體育活動。
規劃城區體育設施用地為21.50公頃,人均用地0.61平方米。
(六)醫療衛生設施規劃
根據醫院的服務規模及國家規定50萬人以下城市每1000居住人口擁有4-5個床位的標準,規劃于居住人口分布比較集中的老城區、里安片區,新設2間市級醫院。在商貿物流區、西城片區、里安片區、興隆片區內分別新建一至兩座片區級醫院。同時按國家有關標準配置各類特色專科醫院,完善全縣急救和衛生防疫系統。在各居住區內還必須布置醫院門診部,加強社區醫療服務設施建設,為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規劃城區醫療衛生用地為27.68公頃,人均用地0.79平方米。
(七)教育科研設施規劃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普及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大幅度提高適齡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規劃保留現有的職業培訓中心、特殊學校等教育設施。同時在東湖公園北側集中布置教育科研用地和大、中專教育用地,也可作為工業園的科技孵化區。
規劃城區教育科研用地總面積為101.63公頃,人均用地2.90平方米。
(八)社會福利、民政設施規劃
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福利服務需求為目的,發展以老年福利服務為重點,兼顧殘孤兒童,托養康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福利服務設施。
規劃保留現有的社會福利設施,并在西城片區、里安片區、興隆片區增設三處敬老院,建議敬老院和老人活動中心集中設置,方便利用敬老院的老人使用。在居住區中以居委會為單位建設老人活動中心等社會福利設施。
規劃建設縣級救助管理總站和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新建邵東殯儀館和邵東公墓于城市規劃區外,推廣公益性生態墓地建設模式,逐步實施公墓建設的園林化和公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