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主題全體老師會發言稿
(3)在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中發現問題
教師之間,特別是平行班同學科的教師之間以及同班不同學科教師之間有關教育教學問題、經驗的交流,也是小課題的來源之一。
(4)從學生的課后生活中尋覓問題
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課后的言行,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課后生活,有時能幫助教師更好的解決教育教育教學中的某些問題。同時還可以挖掘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5)從值得研究的問題中篩選出小課題
(6)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7)創新工作生發出課題
小課題的生成點定位在:“兩個立足”。
1、兩個立足:①、立足課堂,②、立足實踐。有研究表明:教師研究的理想狀態是以解決教育教學的主要問題為目標;以改進教育教學實踐為主要目的。一線的教師都懂得:課堂和實踐同是滋生“問題”的溫床和土壤,教師在尋找小課題的過程中,要篩選出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就必須堅持從“課堂和實踐”這兩個根本點上著手。
(五)“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研究方案如何設計?
進行課題研究事先要設計一個研究的方案,這個方案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課題的來源和期望。
說明課題的起因,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研究的期望目標。
2、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說明研究的對象是誰,如何取樣本,采用何種方法進行研究。
3、研究涉及的理論領域和要學習的內容。
4、初步擬定的研究過程。
5、研究結果的表達與應用。
說明研究結果如何表達;是報告式還是敘事式,還要說明研究結果如何在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體現,發揮何種作用。
(六)“教師小課題研究”成果的表達
1、表達形式:
可以多樣表達研究成果:研究報告、論文、日志、敘事、案例、反思等,
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題目;
(2)研究目的;
(3)研究對象(樣本選取);
(4)研究過程(簡述);
(5)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
敘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敘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敘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
(1)題目——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
(2)引言——說明研究的起因;
(3)背景——說明事情的背景;
(4)事件——說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了解的結果;
(5)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結束語:(放劉歡的《在路上》)讀書是靈魂在路上,旅行是身體在路上,課題研究是教學工作在路上,行走的感覺讓我們有更深的體驗,提高生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