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兩基”迎國檢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三)以推行素質教育為方向,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教育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基本評價,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線,也是衡量“兩基”工作水平的重要標準。要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切實強化學校綜合管理和教學常規管理,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開齊課程,加強管理,提高質量,使學生品德合格率、畢業率和教育教學質量水平達到“國檢”指標要求。要強化學校德育工作。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深入開展傳統美德、心理健康、遵紀守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涇川的歷史文化遺存、生態建設成就等社會教育資源,加快校本教材開發、校外德育和實踐基地建設,努力塑造青少年學生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優良品質。要優化考核評價體系。堅持過程性考核與終端性考核相結合,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學生、家長、社會“四位一體”教育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完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業考核評價機制,客觀公正地評價校長和教師的工作業績。
(四)以強化控輟保學為抓手,全力提高教育普及程度。義務教育普及程度是“兩基”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順利通過國檢驗收必須完成的硬性任務。各鄉鎮、各部門務必采取有力措施,確保目標實現。要嚴格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各鄉鎮及教育、財政部門要堅持公正、公開的原則,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書本費、學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切實加強農村義務教育保障經費使用情況和各類貧困生資金落實情況檢查,確保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實。要認真落實控輟保學措施。各鄉鎮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高度重視,強化政府和學校“控輟保學”的雙線責任制,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勸學、保學和助學工作,確保每一名適齡少年兒童都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初中入學率、畢業率等各項“普九”指標達到國檢要求。要健全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逐年增長,教師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今年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要達到20.5%以上。切實加大教育收費整治檢查力度,全面杜絕義務教育階段違規收費,堅決禁止學校亂定教輔讀物,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
(五)以基本消除文盲為目標,扎實開展掃盲教育培訓。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作為“兩基”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與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同等重要。大力開展掃盲工作,提高人口素質,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途徑,必須引起全縣上下的高度重視。要突出掃盲工作重點。嚴格按照國檢要求,健全掃盲教育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掃盲教師和教學設施,落實掃盲經費,編制掃盲教材,及時變更脫盲人員文化戶籍。要全面摸清15—50周歲青壯年文盲底數,將掃盲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和學校,確保責任到學校、工作到人員。要創新掃盲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好農民技術學校和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有利平臺,把“掌握3至5門實用技術、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作為掃盲教育的重要目標,采取集中辦班、送教上門、包教包學等靈活多樣的掃盲教學方法,在青壯年脫盲學員中開展各種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和專項教育活動。要確保掃盲工作效果。扎實做好適齡兒童組織入學工作和“控輟保學”工作,從源頭上斷絕新文盲產生。要堅持把鞏固提高掃盲成果與農業技術推廣、農民工技能培訓、城鎮就業培訓等結合起來,增強掃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全縣非文盲率農村達到97%以上,城鎮達到98%以上,近三年脫盲人員的鞏固率達到98%以上。
(六)以和諧校園創建為載體,不斷優化教育教學環境。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是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的重要保證,必須擺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實抓緊抓好。要加大周邊環境整治。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切實加大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嚴格規范管理網吧經營,加強食品藥品衛生監督,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要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加強安全教育和學校公共衛生管理,加大學校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倒查追究制度,堅決杜絕不安全事故發生。要制定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積極開展人員集中場所的安全疏散演練,加強各種集體活動的安全管理和學生住宿監管,嚴防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積極開展文明校園、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營建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校園文化,培育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提升校園文化內涵,優化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