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專家評估驗收會講話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xx市中學全體師生向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我校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的領導、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近年來,我校緊緊圍繞爭創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硬件建設,切實加強教育管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扎實開展教學研究,校園環境日益美化,學校管理更加規范,辦學實力顯著增強。現在,我就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爭創工作向大家作如下匯報。
一、悠遠的歷史沿革 豐厚的文化積淀
x市中學位于大別山腹地,兩省三縣交界處。校園北依獅山,東挽花園河,南接平疇,西臨318省道;這里青山環繞,碧水長流,空氣清新,景色宜人;這里耕讀傳家受到崇尚,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校園內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玉璽樓,散發著濃郁的人文氣息。原國家教委副主任鄒時炎蒞臨視察后欣然留下“幽谷立學府,育才有建樹”的贊美詩句。
學校占地面積150余畝(含北校區),建筑面積x平方米,教學班38個,在校學生x人,在職教職工156人,中高級教師103人(高級43人,中級60人)。
(一)百年滄桑
上土市中學始建于19xx年,創始人是“同盟會”會員李。學校原名“xx縣第高等小學”,1925年易名為“xx中學”。當時,地下黨人徐、伍和在這里任教,創辦革命進步刊物《醒獅》,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并以獅山中學為中心建立了西鎮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支部。1929年因一些師生參加聲震皖西的“西鎮暴動”而停辦,1937年,經、(現xx縣)兩縣協議共同出資復校,更名為“聯中”。1948年絕大部分師生投身于解放戰爭的洪流,學校再次停辦。
1956年,上土市初級中學建立(又稱初級中學),1958年學校增設高中部。因辦學成就顯著,1959年學校被評為全省辦學先進單位,校長李先后兩次赴北京參加全國群英大會和全國文教群英大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并合影。1978年學校被確定為縣重點中學。XX年元月,我校順利通過市級示范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
時至今日,xx市中學櫛風沐雨百年,一代代勤奮、務實的上中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書寫的是一部紅色的革命史、艱苦的奮斗史、輝煌的辦學史。這里,曾走出了無數的革命仁人志士,也走出了成千上萬的共和國建設英才,他們活躍在海峽兩岸、世界各地,原外交部副部長余、水利部副部長陳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二)精神積淀
滄桑百年,xx市中學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人文內涵,它們是學校成長中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1、求索奉獻的內核
解放以前,革命先賢在這里舉起光明的火炬,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六七十年代一大批上山下鄉的熱血青年來到這里,奉獻的是青春年華,收獲的是滿頭白發;恢復高考后,又一代上中人嘔血瀝血,在艱苦的環境中默默耕耘,讓成千上萬的農家孩子從大山深處走進了高等學府。前輩們演繹的奉獻頌歌激勵著后來者不計名利,樂崗敬業,勵精圖治,銳意進取。
2、自強不息的本色
學校地處僻遠深山,辦學條件一向較差,但正是這艱苦的環境塑造了一代又一代頑強的中人。“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優良傳統彌補了客觀上的不足。很多學生把在上中學習期間養成的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的良好習慣帶入到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在新的崗位上大展宏圖。自律、自覺、自強早就根植于每一個上中人的心田,多少年來,它一直支撐著這所百年老校長盛不衰。1999年,原安徽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汪來校視察后感慨題辭“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可謂發自肺腑,催人奮進。
3、精誠協作的張力
在上中漫長的歷程中,全校教工都能以大局為重,精誠協作,和衷共濟,有著堅強的戰斗力,無論是新分配的大學生還是新調入我校的教師,都能自覺地融入這一大家庭中。我校95%的教師都是從這里走出大山,從高校畢業后又回到這里,對于這片土地,他們有著更深的情結,這里不僅是他們的工作崗位、生活家園,更是他們成長進步的精神家園。他們不為山外學校優厚的條件而心動,扎根深山,安貧樂教,始終如一地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近幾年來我校教師人心安定,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無一外流,教師隊伍素質在穩步提高。
二、營造爭創氛圍 搭建爭創平臺
(一)走出誤區 正視現實
步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的推進,學校辦學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學校辦學思路不清,教師只重視教學過程的完成,行業的反差也致使一些人工作熱情減退……上中處在了歷史上少有的低谷期。站在新千年新世紀的契合點上,新一代上中人驚異地發現兄弟學校早已搭乘時代的順風車飛速前進,而我們仍在原地踏步,差距不僅存在,而且很大。我們在追趕的同時,還必須創造更大的加速度,最終實現跨越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