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的快速成文技巧
公文是實用文,是為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處理具體事務而撰寫的。而問題的解決、事務的處理又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因此,公文寫作有嚴格的時限要求,其價值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時效性上。有的公文在領導研究決定后就需要立即起草成文,交付使用;有的則要求在工作過程中制作,與工作同步進行,工作結束,公文也要完成。所以,公文寫作任務常常來得急,要求處理也快,這就要求公文寫作者要掌握快速成文技巧,爭取一稿成功。
以往人們對公文快速寫作大都局限于從結構模式方面進行研究,視角狹窄,成果較為粗淺。本文試圖從更為廣闊的視角進行審視、研究,力求厘清影響公文快速寫作的相關因素,并在公文寫作思路和結構模式的聯系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留心搜集資料,善于參考借用
資料的積累、儲備是快寫的基礎。如果平時沒有各種寫作資料的充足積累和儲備,遇到公文應急寫作就難免會有“無米下鍋”的尷尬。所以,作為經常性的公文撰稿人員在平時工作中就應有意識地注意搜集和積累相關資料,做搜集資料的有心人,有備而無患。平時要留心各種事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凡是與公文寫作有關的事情和問題都要想一想。記下來。工作中經手的各種文件、會議記錄、報表、總結、計劃、報刊等文字資料都要注意保存,不要隨意丟棄。這樣日積月累,就能搜集到許多有用的資料。然后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建立適于自己使用的資料庫,一旦有了寫作任務,馬上就能派上大用場。有些資料需要根據新的寫作語境進行概括、重組,有的資料則可以直接取而用之。另外,舊資料還可以幫助、啟發寫作者疏通寫作思路,安排結構布局和進行語言表述。
當然,公文寫作只靠平時積累的資料是不夠的,還應該輔之以寫時搜集。但平時積累是基礎、是保障,沒有平時積累,公文快寫是行不通的。
二、明確行文目的,確立公文主旨
行文目的,即公文的制發意圖。公文應實際工作的需要而制發,是為解決現實問題,為“做事”而寫的,有明確的目的性。行文目的是公文寫作的動力因素,表現在文本中就形成了公文的主旨,它決定和制約著公文寫作的方方面面,是公文快速生成的第一要素。因此,公文寫作之初,首先第一步工作就是要明確行文目的,確立公文主旨,弄清楚為什么要寫這篇公文?寫給誰?寫這篇公文究竟是要做什么事?只有明確了這三個問題,才好下筆行文。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就是行文目的和公文主旨的具體內涵。如果主旨含糊、目的不明確就倉促行文,結果不是寫不下去就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欲速而不達。
公文寫作大多都是領導授意,文秘人員執筆,領導意圖是形成公文主旨的原創因素。因此“明確行文目的,確立公文主旨”,就要善于領會領導意圖。領導在布置寫作任務時,要認真聆聽,最好能邊聽邊記,有不明確的問題要當場請教,要善于領會和把握領導講話的重點、要點,以便順利形成主旨。此外,確立公文主旨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和需要,迅速摸清這項工作或活動的背景、內容、要求和重點,以及它與現階段中心工作的關系等相關情況,對工作全局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吃透上下兩頭,在領導意圖和實際工作需要的結合點上動腦筋,確立的主旨才會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了解公文種類,選擇適用文種
公文是一個文章大家族,種類很多。我國現行法定公文主要分“黨”、“政”兩大類,黨的機關公文有14種,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有13種。不同文種功能各異,適用范圍也不同,因此選用文種也是公文寫作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只有選對了適用的文種,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公文的效用。有人比喻:“選錯了文種,等于搭錯了車”,要想達到行文目的,無異于南轅北轍。因此,選用文種一定要慎重,不可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