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寫作人員在寫作選題上應做到“四求”
三、舊題重作要“求新”
歷史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日常性工作往往呈現出周而復始推進的態勢。盡管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千差萬別,工作的深淺程度有所不同,但工作的方法方式卻多有雷同,許多新的東西往往以舊的形式出現。如果缺乏強烈的信息意識和寫作敏感,往往看不到、找不到“新”的東西。文稿“求新”的關鍵就在于文秘寫作人員善于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新的題目。
比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幾乎是年年要摘,什么平田整地,修河壘壩,挖渠打井等等,每年都是那么多事情,這方面可用的情況和素材很多,各地的秀才們早把它寫濫了,似乎沒有多少寫頭了。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和比較,就會發現,近年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心正在逐漸變化。比如“挖渠打井”變化就大得驚人。不少農戶把過去用來打井的投資,買了地下水管,搞起了節水工程,一眼水井可以頂過去兩眼井使用。過去的挖渠現在已經變成了填渠。如果我們抓住這個題目去寫,就不會是老調重彈,就能夠反映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正在由過去的規模型向效益型轉變,這樣的文稿就有了新意。
四、平題巧作要“求深”
有些素材看起來比較平淡,沒有什么寫頭。但是如果能多換幾個角度或者從反面加以分析,就可能“小中見大”,“平中出奇”,發掘出較大的寫作價值。比如有位鄉黨委書記同我閑聊時,無意中說出了自己一天接待了五個檢查組的事。言者無心,但聽者有意。我由此聯想到各個部門名目繁多的檢查、巡視,五花八門的剪彩、慶功活動,無實質性內容的各種會議,填寫不完的統計報表等等,使基層干部不堪重負,根本沒有時間抓工作、搞調查、抓落實。于是,我在有目的地調查補充一些素材之后,寫出了《轉變干部作風要解決的三個問題》和《形式主義害死人》等文稿,很快被省級報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