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思路研究之三:公文常用思路二——總分思路
2.分類標準要正確、靈活。對事物分類時,既可以按照事物表象等非本質屬性為標準分類,也可按照事物本質屬性為標準分類。但同一級分類時,要用同一的標準,以保證分類的正確。只有標準一致,才能使分出的各類事物具有并列關系、對立關系或矛盾關系,而不具有交叉關系。否則分類不正確,文章就會缺乏邏輯力量。例如某縣政府在總結一年來深化改革,突出重點,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時,對各項工作作了如下分類。
水利設施恢復發展
農業戰線抗災奪豐收
工交戰線轉換經營機制初見成效
清河大橋建成通車
財貿戰線承包收效
教科文衛工作取得成績計劃生育上新臺階
科技興農促進豐收
高考升學率提高
實現“創衛”目標
堅持“兩手硬”狠抓精神文明建設
無論一級分類還是二級分類,分類標準都不盡一致,因而內容顯得零亂。交叉。如果按照這個分類框架寫成文章,其效果顯然是不會好的。
強調同級分類標準一致,也并不是說分類永遠堅持同一標準進行。有時,對于較為復雜的同一事物,可以根據需要從不同角度,依照不同特點分類。例如對某機關干部隊伍現狀的調查,就可根據其年齡、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齡等等標準分別分組分類,但每組的分類標準仍是一致的。這樣就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干部隊伍的現狀。
分類標準的靈活性還體現在分類的相對性上。事物聯系的相對性,決定了事物差異的相對性。有時在對事物分類時,要劃分得絕對清楚是辦不到的。有些事物難于歸入各類,但又包含于各類之中,那就可以將其單獨列為一類,這樣也可使分類更科學,更周全。
(二)學會縱刻和橫斷。
分類是把復雜的事物分成若干相對獨立的類型,分類后任何類型的事物都沒有改變原來事物的性質。而剖析和分解則是相對獨立的事物進行解剖,解剖分割后的每一部分卻不具有原有整體事物的性質了。運用剖析和分解,可以深入事物內部結構研究事物,從而更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剖析和分解事物通常采用縱剖和橫斷的方法。
縱剖就是縱向剖切,即從事物的發展過程上把它分成若干階段,逐段考察和分析。對于本身存在時間階段和發展進程的事物,寫作時可采用縱剖的方法。橫斷則是橫向分析,即從事物內部的各個側面、各種因素上把它分成若干部分,逐一考察和分析。事物中各種要素處于并列關系的事物,寫作時則常用橫斷的方法來分析。比如要寫一份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大檢查的總結,可以用縱剖的方法去分析各個階段的工作,從中總結出檢查工作的做法和成績。
分析環保形勢,認清檢查意義
↓
加強輿論宣傳,充分發動群眾
↓
統籌組織力量,作好檢查計劃
↓
分步自查抽查,檢查認真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