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依法制校示范小學申報報告
(一)依靠學校工作優勢,借鑒教育教學方式,靈活采取各種手段。
1.抓法制課的灌輸。包括報告課、案例剖析課、問題咨詢課、班會課等。報告課重在宣傳發動。每學期,我們都聘請有關部門領導和專業人員擔任普法教育的兼職教師,宣講普法意義和條款。案例剖析課重在用例明法。主要運用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加深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問題咨詢課重在釋疑解難。我們對教學中出現的難點、熱點問題,如未成年人輟學的法律責任,學生打游戲機和進錄相廳,“網吧”無序管理等問題,邀請專兼職教師給予解答,以澄清認識,辨明是非。班會課重在把法規引到身邊,開展“法制進課堂”活動。尤其是高段年級班主任利用每周四的班會課,針對班級和社會存在的違紀違法現象,有的放矢地組織學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或由遵紀守法的學生現身說法,介紹學法用法的經驗體會,引導學生自省自律。
..2.抓學科課的滲透。學科滲透,我們主要抓知識教學與品德教育的結合,抓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融匯。第一步,引導教師在備課中尋找融合點。如科學等學科,從《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規中去挖掘;語文、思想品德學科從《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規定》等法規中去挖掘;美術學科,從《文物保護法》等法規中去挖掘等等。這些融合點,同時也是教學的教育點。第二步,指導教師在上課中落實教育點。首先,備課本上要有教育目標和有關的教育內容。其次,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三是,組織學生聯系實際寫小論文、辦手抄報、開辯論會等。另外,我們還成立課題小組,組織一系列專題研討活動,用科研成果引導教與學兩方面把教育點落到實處。
3.抓活動課的參與。在組織實施上的采取多形式:形成了六條普法渠道(報告會、講座、輔導、咨詢、法律宣傳文娛匯演、法制電影);實行了六種驗收方法:口答、手抄報、測驗、征文、討論、辯論。組織學生開展法律宣傳的活動,如在板報中開辟一個"小學生與法"的欄目,每學期組織一次學生學法、用法活動(如演講會、征文等)。在普法宣傳日等節日契機,組織學生深入學習深入實踐。如學校根據形勢開展了“校園拒絕邪教”等系列活動。多次邀請所在社區的片警對學生“三禁”教育。此外,通過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錄象,邀請有關部門來校布置展板,教育學生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邪教。
4.抓“校園文化”的熏陶。師生所處的境況,我們都把它列入“校園文化”。
我們廣泛挖掘校內外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逐步形成機制,初步形成特色。學校在領導班子分工上,校長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管、第一責任人,在學校三年工作規劃中提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是“現代化、生活化、人文化”,以“杭州市文明學校”為契機,進一步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文化創設機制和創設氛圍。進一步完善了《文明辦公室評比條例》、《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實施意見》,各班學生、教師為創建出自己的班級特色文化都非常積極主動,并且每個班級都建立了長期的班級文化建設檔案。此外,少先隊還結合已有的養成教育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文明學生”評比活動,形成 “現代化、生活化、人文化”的校園文化特色。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躍學校社團。學校繼續以創建“現代化、生活化、人文化的校園環境”為目標,以創設“、自由、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為重點,進一步開展健康向上、富有個性的校園文化活動:學校投入2萬余元資金建設走廊文化,辦公室文化,并且對布置的圖片、作品定期更換;少先隊繼續積極組織開展親情作業周活動。給師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