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實踐創新獎申報材料
在新課程改革的歷程中,老師們談論的最多的話題就是“教師的專業發展”,而“校本教研”則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有效的途徑。動力朝小堅持“共建共享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心情愉快地工作,充滿自信地工作,充滿智慧地工作”為教風,堅持“求真、務實、創新”的教研作風,按照“規范教研管理、落實教研過程、夯實教研基礎、突出教研實效”的教研思路,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
一、創新學習方式,書香浸染校園
有句話說得好“理論是先導,學習是保證。”搞好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務就是學習。因此,動力朝小把“做學習型校長,建學習型學校,帶學習型教師”、“工作必須學習”、“工作就是學習”作為學校辦學的最新理念,要求老師們把學習看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工作方式,一種生存方式,要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要樹立學習意識、研究意識、反思意識、校本意識、責任意識。為此,開展了以下活動。
(1)兩個制度保學活動。學校推行“五個一”制度,即教師每學期讀一部教育教學理論專著,訂閱一份學科教學核心期刊,記一本學習筆記,上一節研究課,每次教學活動進行一次教學反思。促使教師將學、教、研結合起來,確立學、教、研相長的工作學習觀。而且學校在45歲以下教師中推行“教師個人成長記錄袋”制度,全程記錄教師參與學習培訓和校本教研活動情況,真實反映教師專業成長經歷和成果。其內容有:自我介紹、座右銘、活動寫真、教育教學論文、教育故事、教學隨筆等。
(2)開展“書香進校園”活動。要求教師必須勤于讀書,不僅要讀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還可以讀名著等文學類的書,并在《業務學習筆記》中寫出每月一千字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這項要求不僅是對老師們,就是對校長也不例外。所以校長帶頭進行閱讀教育名著,并對老師們進行培訓,有時還同老師們進行交流,這大大提高了老師們的讀書熱情。同時學校開展各種活動促進教師積極讀書來豐富自己,我們曾經開展過“好書推薦”、“讀書心得交流會”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激發了教師的讀書意識,提升了學校教師的整體素養。
對外交流 促教師更新理念
(3)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走出去”學校主要向骨干和一線教師傾斜。在這方面,動力朝小的校長是一個非常有頭腦、有遠見的人,盡管學校資金緊缺,但每年、每學期校長都拿出一部分資金讓中層領導、一線教師到外面學習進修,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充實自我,提高自我的機會,并且要求外出學習人員每次回來之后,都要做匯報課或在全校大會上談體會進行交流。同時還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聽課、評課,使老師們受益匪淺。在XX年5月份就帶領9名教師到韓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研修,進行參觀,跟蹤聽課,與那里的教師進行交流。通過這一周的學習老師們感受非常多,最主要的是老師們學到了最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與學生的平等,教師對待學生和藹的態度,課堂上民主的教學氛圍等等。回到學校利用周三下午時間還進行了《韓國交流活動匯報會》。會上教師們把在韓國學習的體會與在校教師們進行了交流,把學習的理念和大家共享。現在老師們在課堂上,在與學生的溝通中都能看到這些先進理念的滲透。其中,有兩位老師,把所學到的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展示給大家,起到了很好的引領效果。
學校不僅倡導走出去還“請進來”,請韓國教授、教育專家、教材編寫人員以及省、市、區進修校的教研員和專家來學校舉辦講座,深入課堂聽課,為教師解疑答惑、指點迷津,使老師們在教學中少走彎路,使學習落到實處,培訓突出實效。為了做好中小學銜接工作,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中學生活,XX年4月13日,邀請了朝一中的李錦仙主任進行講座。以《關于中小學知識銜接問題的幾點看法》為主題,給全體學科老師做了一次生動的講座。通過講座教師們對如何做好中小學銜接教育,如何解決好中小學學科教學銜接,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的過渡等幾方面,有了全新的認識。培訓結束后,共有16名教師寫了學習感悟。
(4)開展教師反思活動。有一位專家曾說過:“一個教師備十年課,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師,如果做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一名教育家。”基于以上認識,學校特別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教學反思有兩種形式:個體反思和群體反思。個體反思,要求教師寫教育案例、寫課后小結、寫教學日記、寫教學隨筆等。而且從XX年開始建立了個人博客,把平時教學的心得體會等都上傳到博客上與教師們進行交流。群體反思,要求同一個教研組的老師,可以針對一節課、一個教學片斷、一次檢測成績、一次新的嘗試,以及平時教學中的成功之舉、敗筆之處、教學機智、學生見解等進行教學診斷,鼓勵教師點評自己,點評他人,點評學生,總結規律,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