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美退役軍人”學習活動心得(精選3篇)
2024年“最美退役軍人”學習活動心得 篇1
今天我們晚報小記者去參觀了武警德州二中隊。
進入訓練場,我們便看到了正在訓練的武警叔叔們,叔叔們洪亮的聲音、整齊的步伐,讓我領略到了什么是紀律,什么是威武......
武警叔叔看到我們羨慕的眼神,便給我們也進行了“軍訓”。我們先練習了準備格斗的姿勢:先把手握成拳,把右拳放在下顎前面,把左拳放在右拳前約20厘米,然后右腳在左腳的右后方踏住......接著又練了右直拳、左直拳、右拐拳、左拐拳。
進了武警叔叔的宿舍,“哇!”我們一片驚呼聲。里邊真整齊啊!被子疊得很像“豆腐塊”,涼席都卷起來了,床單鋪得平平整整。有人問:“叔叔,被子是怎么疊成‘豆腐塊’的啊?”叔叔二話不說,開始給我們做演示:先把被子鋪平,再把被子按原方法疊兩個步驟,再按著被縫卡一卡疊起來,同樣的把另一邊疊起來,最后把四邊撫平“豆腐塊”就做好了。
通過這次參觀,我看到了軍人的英姿,真正地認識到了武警叔叔保家衛國的辛苦。向軍人致敬!
2024年“最美退役軍人”學習活動心得 篇2
4月10日晚,攀枝花市三中高20xx屆支部在高三如意園會議室召開了以“強化‘四個意識’,提高‘戰斗’實力”為主題的黨員日學習活動。
會議強調,正確理解和強化“四個意識”,就是要全體黨員教師結合學校整體部署和年級教育教學實際,積極穩妥高效開展工作。在政治意識上要牢記于心,信念堅定,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局意識上要團結一心,心懷大局,以學校和年級工作的全局為重;在核心意識上要目標明確,凝心聚力,堅定統一在實現年級高考既定目標的任務上;在看齊意識上要找準比較,創先爭優,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思想引領作用。會議強調,全體黨員教師,只有信念堅定、團結一心、目標明確和勇于創先爭優,才能夠實現自我,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要在難事上明忠誠,在作風上顯干凈,在大事上見擔當,努力做一名“忠誠、干凈、擔當”的合格黨員。
會議由支部代座城書記主持,學校王廷明校長、顧曉明書記、陳柏羽副校長和全體支部黨員同志參加會議。
2024年“最美退役軍人”學習活動心得 篇3
生動活潑地發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體現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與學相互作用,即所謂“教學相長”。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要教育好學生,我們教師必須學會寬容,與學生同甘共苦,不要有師生的嚴格界限。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這就意味著教師不以“權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與學生共同探討真理、共同進步;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有豁達的心胸,真誠的態度,熾熱的情感;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再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一視同仁,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學生家庭的文化、經濟、政治等背景以及學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教師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學生。
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有人這樣透視教師的寬容,很值得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內心深入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有效的教育,并培養他們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個性思想火花,培養創造精神;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發展特點,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展示自我,發展自我;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教師而言,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在非原則問題上以大局為重,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陶老先生四塊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師生都在教育活動過程中不斷成長,教師要虛心向周圍的人、乃至學生學習,以此來完善自己。人是教育的對象,是教育這塊陣地的主人,陶行知認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講道德、能思考、會創造的人”。人的發展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來考慮,把人的發展作為首要目標來追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索,自主實踐,己的發展方式,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我們教師也必須在教育活動中不斷得到成長,這樣才會完善自己,得到學生的尊敬、信任和愛戴,使自己具有強大的教育感召力。教師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他的職責是培養教育下一代,但是其本身的知識結構、文化底蘊也是有限的。只有不斷學習,放眼看世界,才會意識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潛心學習,提高素養。另一方面,學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走在時代前沿的鮮活的群體。教師如能走近他們,了解認識他們的思想、情感和個性,才能從本質上認識學生,從學生身上了解時代的訊息,領悟到學生真正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產生真正的愛,才能恰到好處地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感觸到教師的關心。
讓我們以人為本,做民主教師,創設融融的師愛氛圍,培養高尚的人格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