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學習型組織心得體會
第三句話,它是能通過學習創造自我,擴展創造未來能量的組織。
學習只有一個目的:為了創新,為了創造未來。如果一個組織成天學習而不能把這學習轉化為創造能量,這就不是學習型組織,這是形而上學的組織。今天世界上的學習有兩種。第一種學習是有效性學習,它能產生創造力,即生產力。第二種學習是無效性學習。我們可能參加過這種學習,甚至組織過這種學習。這種學習從一開始就知道對組織建設沒有什么用的,僅僅是應付而已。還存在著第三種學習。這種學習通常是脫離實際地念表面文章,然后發牢騷。原來大家興高采烈來上班,一場學習下來,大家疲乏傷神、心灰意冷。這種學習屬于破壞性學習——削弱人的斗志。我們創建學習型組織,就要注意學習的方式方法,注重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避免無效學習,尤其是破壞性學習。而且,學習型組織特別強調學習效果,對個人來說創造自我,對組織來說擴展創造未來的組織能量。
二、為什么要創建學習型組織
1、創建學習型組織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
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產業為主導,知識勞動者為主體,知識消費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的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體現于人力資本和技術中的知識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在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勞動生產率”已經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重要的是知識的生產率,即生產知識并把知識轉化為技術和產品的效率。
知識經濟是一個沒有終身職業的社會。在一個沒有終身職業的社會,如何讓社會成員有一份終身職業?這個終身職業就是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學習!
2、創建學習型組織是適應經濟社會快速變革的要求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使人們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密切,使得知識的傳遞速度大大加快。大英博物館百科全書,幾百卷百科書的信息可以在五秒鐘的時間發到任何一個網站的服務器上,你可能馬上就可以得到他,這樣的傳播速度,給人類帶來的變化,就是知識迅速的翻番?肆诸D請他的專家統計了一下,工業經濟3xx年把人類知識的總和翻了一番,也就是說,在創造知識的速度上3xx年等于50xx年,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每5年知識就翻番。由于知識的迅速更新,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闡述,就是知識在迅速地折舊。在工業經濟時代,你擁有某種知識的優勢,你有一個專業知識,你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你可以吃一輩子。在農業經濟時代,你有一個簡單的農耕技術,只要老天爺保佑你,你可以吃幾十代。但是在當今的社會,你擁有某種知識的優勢會迅速的失去。你說你是哪方面的專家,你說你擁有哪方面的優勢,這種東西會迅速變化。
19世紀末康奈爾大學幾個教授做了一個 “青蛙現象”的實驗:先把一只青蛙扔進沸騰的油鍋里,它非常敏捷,馬上跳了出來。然后教授們把這只青蛙放進一只裝有溫水的鐵鍋里,下面點著小火。它感到暖洋洋很舒服,水溫逐漸升高,它仍然悠然自在。等到它覺得燙了,體內能量已耗盡,肌肉已硬了,跳不出來了,就這樣被煮死了。在這樣的時代,如果我們不注重學習,對社會的發展變化麻木不仁,我看,就難以擺脫溫水中青蛙的命運。
有句話跟大家共勉:我們從來都不缺少力量,所謂缺少力量只是運用力量的時間太晚了。
3、創建學習型組織是滿足人學習天性、實現自我價值的要求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學習的天性。因好奇而產生探求心,這是知識起源的開端。在知識經濟時代,而這種天性與渴望將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每個人不僅直接從事與知識、信息有關的工作,從工作中學習,而且要終生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這將成為未來人們的生存方式。
4、組織工作的性質決定了要更加重視學習型組織的創建
一是組織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組織工作要與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涉及各行各業,我們老講外行話不行。知識儲備多、思維開拓有助于我們與干部交流,有助于我們了解考察干部。二是組工干部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對學習提出了迫切要求。
我們組工干部工作繁忙,年復一年,但我們的能力與水平是在原地做循環運動,還是漸進的螺旋式地上升,這很值得我們反思。組織系統創建學習型組織,是著眼于組工干部自身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
5、創建學習型組織是提高機關效能的有力舉措
機關行政效能不高的原因,我看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三方面:一是態度不到位,沒有把事情干好、干快的愿望與責任心;二是能力不夠,缺少解決問題、辦好辦快事情的能力。三是機制、體制有問題,李瑞環同志說得好,一些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從機制體制上去找原因。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解決。通過學習,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通過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從根本上來探索工作機制的改革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