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為實現中國夢作貢獻的心得體會
如何才能實現中國夢?怎樣才能擺正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的位置?
十八大報告指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的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不僅提出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而且著重強調了“更公平”,就是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縣委梁書記在9。27全縣干部大會上提出了“干部尊嚴體面、甘南生態宜居、社會公平正義、群眾生活幸福”四個目標。在為民工程動員大會上提出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加快甘南的發展”的“甘南夢”,這既是“中國夢”在甘南實現過程中的具體舉措,也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凝聚強大合力、加快甘南發展的根基所在。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執行縣委決策,就必須以實施為民工程為契機,樹立強烈的公仆意識和宗旨意識,做到親民愛民為民,盡心盡職盡力,轉變作風,提高效率,提升能力,以真誠之心貼近群眾,以公正之心服務群眾,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好職能作用,才能贏得群眾理解信任,才能實現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的最高價值,才能助推甘南夢的早日實現,才能如期呈現出美麗絢爛的“中國夢”。這就要求擺正位置,要回答好一名領導干部干什么?為誰干和怎么干的問題,這是實施為民工程的根本,也是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的關鍵。
一、準確定位身份,明白自己應該干什么。
作為一名黨的干部,如果對自己的身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就沒有辦法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也不可能更好地投身到為民工程之中、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為群眾辦事,這是首先應該明確的問題。那么,干部到底是什么,黨內有準確是界定,那就是人民的公仆,干部的權力是組織賦予的,是人民賦予的,就應該聽從組織安排,傾聽群眾呼聲,“圍著群眾轉”,這就要求所有干部必須端正思想認識,樹立公仆之心,從根本上克服特權意識、錯位意識、權力尋租,過期作廢思想,杜絕高高在上、隨意弄權、謀取私利、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真正放下身價、伏下身子,深入基層、走近群眾。特別是基層干部,與群眾聯系最為密切,是黨和政府聯系溝通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更應破除疏離群眾,更應該與群眾打成一片,消除群眾對干部的信任危機,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摒棄為群眾辦事與己無關的慣性思維,使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干部是真心為他們好,是他們的貼心人。總之,在實施和推進為民工程過程中,所有的干部只有擁有一顆真心服務群眾的公仆心,才能準確定位自己的身份和職能,才能徹底解決運行不暢的中底、梗、阻問題,才能把干部的威信建立起來、把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也才能以公仆之心干好自己份內的事,干好群眾所需的事,干好為甘南大發展添柴助力的事,為實現美麗的“中國夢”抱薪助燃的事。
二、強化宗旨意識,明白自己到底為誰干。
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作為一名干部,必須牢固樹立的理念,只有擁有了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才能明白工作是為群眾干的,是為發展干的,是組織賦予的神圣使命,這是根本,同時也決定著工作的成敗。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思群眾所想,念群眾所急,辦群眾所需,親民愛民,為民服務;必須走群眾路線,讓群眾滿意,讓權力規范。必須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以高效服務讓群眾心平氣順,以公平正義讓群眾有理可講。從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增進群眾理解支持,贏得政府的公信力,凝聚發展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