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中國夢:對理想的眺望與踐行(譚軍)
(牡丹江市人大常委會 譚軍)
一
夢,從狹義解釋為殘留在大腦里的外界刺激在睡眠中浮現出的景象活動。通常來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從廣義上來理解,夢是什么?不是回憶,不是挽留,它是一種理想,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追求。如同眺望,向遠方,期待如約而至。
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不能沒有夢。夢是人思想的果實。有思想的人,才會不滿足于現狀,才會有理想追求,才會朝著目標方向努力奮進。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經常告訴我,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要有信心,有勇氣,相信自己能夠做的更好。在以后的生活中,無論工作多么困難,無論環境如何艱苦,無論遭受多少委屈,我都能樂觀直面,坦然應對,積極化解,走出了一條自己深感欣慰的奮斗人生。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于是,我懂得:沒有夢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如同醉生夢死,如同生不如死。如同在暗暗的長夜,猶如在陰暗、狹小、潮濕的洞穴,沒有太陽、月亮和星星的引領,對未來失去憧憬與渴望,奄奄一息等待生命的結束和消亡。
二
由此,我聯想到一個民族不能沒有夢。夢是理想的路標。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人類從原始蒙昧初期向文明進步發展的探索實踐中,有過輝煌,有過停滯,有過繁榮,有過衰落。夏商興亡,秦漢成敗,唐宋盛衰,元明榮辱,書寫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理想奮斗跌宕起伏、甘苦兼程、勤奢勝敗的歷史華章。尤其是近現代有史以來,不甘于貧窮落后的中華民族,不甘心當亡國奴的中國人民,不甘心“一盤散沙”、“東亞病夫”的中國人識之士和勞苦大眾,有無數先覺者為之吶喊,有無數抗爭者為之獻身,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之犧牲,最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才取得了民族的解放,獲得了新生,實現了幾代人的美好宿愿。總結歷史,展望未來,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承載著多少中國人的企盼與希望啊。理想是夢的源泉。中華民族不能沒有夢,夢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根,是團結奮進的帆,是興旺發達的力量所在。
由此,我也聯想到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夢。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物產豐富,人民勤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十三億中國人民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辛勤耕耘。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黨的十八大確定:從現在開始到建黨一百周年的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周年的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是當今“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這就是中國人的千年夢想在現階段需要努力實現的奮斗目標。在中國崛起跨越發展的征途上,我國成功舉辦精彩絕倫的世界奧運會,受到了世人的矚目;“中國制造”走向世界,使我國的經濟發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浩大洪流;神州十號航天飛船的發射成功,使我國航天事業邁出了跨越發展的新里程。這些成果,承載著中國人的不懈追求,實踐著中國人的千年夢想,凸現出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
試想,那些在神州大地銘刻深深印跡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歷史事件,那些在千年華夏鐫刻不朽名字為世界人類生活幸福做出貢獻的發明創造,那些從古至今始終聲聲不息傳唱著的愛國英雄們的光輝業績,沒有對理想的守望,沒有對文明的執著,沒有對未來的夢想,是不可能低達并呈現溫暖啟示著今天人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