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評機關自查
總公司每年都對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與服務經營工作一同檢查、考核,總結評選表彰一次先進基層黨組織、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表彰“雙文明”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優(yōu)秀工會工作者、先進女工和工會積極分子,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強化了基層黨政負責人“兩手抓”的責任意識,較好地調動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
三、隊伍建設
總公司黨的組織機構健全,設有基層黨支部,配有專兼職書記或副書記。黨委的職能部門、各黨支部共配有1專兼職政工人員,機構設置合理,人員編制基本到位,能夠勝任總公司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為了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黨務管理干部隊伍的學歷層次、知識結構、綜合素質的合理配置,我們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中,通過聘任制和競爭上崗,使一些德才兼?zhèn)洹⑺刭|全面、責任心強、有奉獻創(chuàng)新意識,熟悉熱愛思想政治工作與黨務管理工作的青年干部走上服務經營工作的領導崗位,同時選拔業(yè)務強的骨干負責職工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形成了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專兼職結合、黨群結合、優(yōu)勢互補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為總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黨委根據理論學習、形勢與政策教育和實際工作的需要,每年都有計劃、有目的選送思想政治工作人員、領導干部參加黨校培訓班。近兩年中,自行舉辦了領導干部政治理論研討班、各級管理人員文化知識培訓班、紀檢委員培訓班等共6期,提高了他們的理論政策水平、業(yè)務能力,促進了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設施建設
近年來,我們?yōu)楦鼽h支部、單位、部門訂有《支部生活》、《求實》、《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甘肅日報》、《蘭州日報》、《甘肅工人報》等12類報刊雜志,并根據實際,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場所,在機關、物業(yè)管理區(qū)建有黑板報、宣傳欄等6處,并及時向公司有線電視站報送新聞稿件,向外延伸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學習有內容、宣傳有陣地,支部、單位能夠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宣傳功能和輿論導向作用。為部分黨支部、機關部門配置了電腦等必要的辦公設施,機關接通了因特網,可以經常瀏覽國內一些著名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豐富的資源和資料,黨群部門的工作條件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為活躍職工業(yè)余文娛活動,我們通過費用上擠,經費中提,計劃上列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通過幾年的努力,在辦公場所為職工開設了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公共活動場所,在物業(yè)小區(qū)添設了戶外健身器,依托小區(qū)設施經常組織業(yè)余秦劇、太極劍、扇等表演活動,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功能和作用,保證了職工業(yè)余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和正常開展,實現了宣傳、思想政治工作陣地和資源的整合,形成了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勢。
五、工作任務落實
一是努力學習和實踐科學理論與科學方法,確保了理論武裝和正確的輿論導向。首先是抓好理論學習。總公司黨委把堅持不懈地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武裝黨員干部和職工的頭腦,指導實際工作放在服務經營工作的首位。生活服務改革的形勢與任務,使黨政班子清醒地認識到,要提高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駕馭全局工作、實行科學決策的實際能力,就要不斷地加強對科學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實踐。對中央、省委提出的重大理論學習任務,黨委都認真安排部署,由職能部門制定學習計劃并組織實施。兩年多來,在黨員干部和職工中組織學習討論了黨的xx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黨的先進性建設、胡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以及企業(yè)改革改制、公司各項改革方案等。黨委中心小組堅持每月一次集中學習討論或自學做筆記的學習制度。黨委中心組成員和中層干部的理論述學活動安排在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和年終考核述職時進行。黨委中心小組把對黨的xx大精神、重要思想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學習,定位在有關生活后勤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提高育人建隊水平,為建設和諧礦區(qū)服務等重大問題的思考與研究上。在負責農場開發(fā)、賓館餐飲期間,還先后邀請有關專家教授講課培訓。為了推動領導干部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建設,黨委每年都要制定《關于加強和改進黨委中心小組學習的意見》,對領導干部的理論學習要點、組織形式、制度措施、考核辦法都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使理論武裝工作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推動總公司各項工作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其次抓好輿論引導。對比較重要的學習會議,黨委中心小組都要擴大到支部書記參加,以指導基層黨組織的學習。黨委中心小組成員還經常為職工作各種形式的理論學習輔導,特別是煤電公司實施一礦、天礦破產工作中,圍繞熱點和難點,組織職工對改革政策進行再學習、再認識,教育職工客觀看待市場經濟與企業(yè)改革的形勢,切實把職工思想觀念從悲觀埋怨轉變?yōu)橹鸩竭m應,消除了各個時期職工思想上的不理解和抵觸情緒,確保了改革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