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評估自查報告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文化部文化館評估組一行蒞臨我市檢查指導工作,這是對我市文化工作極大的關心和支持。首先,我代表烏蘇市委、市人民政府對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我就烏蘇市文化館工作情況做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烏蘇市地處自治區規劃的天山北坡經濟帶的西端,是通往霍爾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岸的重要門戶,與國家石化基地獨山子、新型商貿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國道312線、217線和歐亞第二大陸橋(鐵路)橫貫東西,奎一賽高等級公路從鏡內穿過,交通優勢十分明顯。全市區域總面積2.07萬平方公里,轄10鎮、7鄉、3個牧場、1個林場、5個街道辦事處,境內有漢、哈薩克、回、維吾爾、蒙古五大主體民族,24個民族成分,總人口2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7.5萬人,占35.64%。近幾年,我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加快優勢資源轉換步伐,緊緊圍繞“增加農牧民收入、培植市級財源和構建和諧烏蘇”三大主題,堅持以新型工業化帶動農業現代化,以城市經濟帶動農村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有力的促進了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XX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地方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1億元,增長19.3%。農牧民人均收入6167元,增加441元。
烏蘇文化館始建于1956年,是烏蘇市唯一的群眾文化綜合單位,建館五十多年來,始終堅持 “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努力把工作重心放在滿足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上,提出基礎服務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社會、貼近群眾”的原則,分層次地推進群眾文化服務,并不斷深化、創新,為群眾提供優質、高品位的文化,為烏蘇市的群眾文化事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自身建設中,能結合實際,立足創新,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全面推進了群眾文化工作繁榮發展。XX年被評為國家二級文化館、自治區一級文化館。本次評估工作開始后,我市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文體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領導小組,精心學習評估要求及細則,制定出最準確的評估實施方案,對文化館XX年以來的設施建設、設備、經費撥款、隊伍建設、館辦活動、輔導培訓、檔案、行政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自評,按時完成了文化館自查、復評工作。現將自評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各族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化館在經費極其緊張的情況下,克服困難,因地制宜,想辦法找出路,加大投入力度,加速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建設。截止XX年底,文化館館舍建筑總面積達215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地1200平方米,無出租房,辦公用房有四間,占總面積的2%,設有文化活動室、文化娛樂室、舞蹈排練廳、聲樂排練廳等文化活動廳室6間、設有多功能廳(不含劇場,含民間文化展示廳),宣傳櫥窗25米,展板20塊,各類文化教室14間,基本滿足了我市各族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自1977年文化館建檔以來,設有獨立的檔案室和專門負責檔案管理的人員,整理完成檔案70卷。近年來,為了提高服務水平,文化館不斷加大投入資金先后購置了計算機、攝像機、照相機等信息網絡設備、現代化技術設備、藝術展覽和演出設備等。總值達40.9萬元,比XX年增加65%。網絡設施、消防安全裝備齊全,建筑環境布置舒適、幽雅,文化氛圍濃厚,符合行業標準。文化館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經費、公用經費100%由財政全額撥款,無事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