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評估自查報告
二、 實施人才戰略,建設高素質的文化工作隊伍
政治強、業務精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完成文化館工作的有生力量。文化館在人才培養上制定結合實際的學習培訓方案,鼓勵工作人員努力學習,提高群眾文化服務水平,通過短期培訓與中長期培訓、在職培訓與半脫產培訓、本市培訓與外地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人均每年培訓56課時。目前文化館在職職工12人,大專以上學歷9人,中級職稱6人,專業人員站全館人員的90%,本科以上相關學歷人數占職工總數的30%;職工教育及崗位培訓達到100%;館職工都有專業技術職稱,中級職稱占業務人員的50%。近年來業務人員堅持不斷學習和創作,在地州各級文藝調演和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文化館張峰的油畫作品《鷹》和郜百峰的攝影作品《胡揚》榮獲全國“群星獎”自治區選拔優秀獎;曹濤的國畫作品《先覺獨香》在“醴泉銘杯”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銀獎;由本館專業人員編導的舞蹈《紅韻》榮獲地區廣場文藝匯演銀獎。
三、開展優質群眾文化服務,以健康向上的文化觸角深入基層
搞好群眾文化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每年春節、元旦等重大節日重大事件的文化活動中,專業人員能積極輔導、督促、組織,按照工作需要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都能圓滿完成各項群眾文化活動任務。XX年以來,文化館先后舉辦了6次大型元宵節花燈展、社火表演,共展出花燈作品1300多件,觀看花燈和社火表演的觀眾人數年均達3.5萬余人次。
在激情四射,精彩紛呈的“萬紫千紅”百日廣場文化活動中,文化館每年組織文藝演出近30場次,參加演出人員上千人次,觀眾人數年均達12萬余人次。演出內容包括形式活潑、內容健康向上的歌舞、小品、相聲、啞劇、豫劇、京劇、器樂演奏、武術表演,還有傳統的“江格爾演唱”、“阿肯彈唱”等,可謂好戲連臺,高潮迭起,為我市的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現我市已連續五年榮獲自治區百日廣場文化活動競賽先進市, XX年底自治區獎勵我市2萬余元的百日廣場文化活動演出器材。(見表一)
XX年以來,文化館每年都組織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迎新春書畫作品展覽、“蓓蕾杯”少兒書畫大賽、迎國慶書畫展、科技圖片展、海洋生物展、民間工藝品展等大型展覽8次。其中迎新春書畫展和“蓓蕾杯”少兒書畫展已舉辦九屆。展出書法、油畫、國畫、剪紙、水粉、蠟筆畫、攝影、民間工藝品等作品6980幅,觀眾人數達127800余人次。書畫展的舉辦調動了我市書畫愛好者的書畫創作熱忱,提高了他們的創作水平。(見表二)
XX年以來,文化館組織舉辦大型理論研討會3次,就《如何搞好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論和諧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等課題進行研討,開展討論明確了文化工作的時代特征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業務人員通過這一活動提高了對烏蘇文化發展的認識,明確了搞好群眾文化活動的方向。 由文化館組織輔導的群眾文藝團體有“烏蘇市夕陽紅老年藝術團”、“雅馬哈藝術學校”、“老年合唱團”、“少兒合唱團”、“曲藝藝術團”等。今年來組織這些館辦文藝團隊和專業文工團組臺合作下鄉演出、接待演出每年達60場次,其中農村演出占到70%。另外在市文化館、市第四小學、哈圖布呼鎮、甘河子鎮、九間樓鄉等地設有未成年人校外文化活動示范基地5個,在市文化館、老干局、軍民路社區、哈圖布呼鎮、甘河子鎮設有中老年文化活動示范基地5個。業務人員每年都有計劃的對上述文化活動基地進行培訓和輔導,使全市群眾文化活動能始終沿著健康向上的軌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