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培育英語學科特色項目自評報告
2、同伴互助 共享提升
專題研究。根據《精細化管理培育英語學科特色》的目標和內容,確定三個研究小組(1)文獻研究組。以研究生為主,專門進行精細化管理培育英語特色內容的文獻整理和歸納,作為課題理論支撐。(2)教學研究組。梳理、挖掘、整理我校特色英語教學教材內容和與之配套的英語活動,并探索、記錄、總結適切的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以教學骨干為主。(3)管理研究組。通過撰寫學校精細化管理英語學科特色制度,固化有效的英語管理制度,并改進和完善不足,從管理體制、管理流程、管理評價等方面促進英語學科特色建設和發展。以教學管理人員為主?v向每組人員專題研究,橫向每個成員收集到數據轉給相關組別,通過定期匯報交流,達到共享共贏。
實踐考察。通過名家的理論引領,教師們進一步明確了精心精細精致管理培育英語特色的規律。但這些理論若沒有機會在實踐中檢驗,體驗,就不具有生命力。因此,要進一步開闊教師和管理者眼界,要走出去——去精細化管理名校、去英語特色學校走走看看,請進來——把有優秀經驗的人請來共事。
3、任務驅動 自我培養
精細化管理培育英語特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可以培養一支高質量,具有較強精細化管理意識和能力的教師管理團隊和一支追求精心做事,精品成果的英語教師隊伍。以任務促進教師和管理團隊學習、實踐、反思、提升。
管理團隊:(1)設計并完善一套精細化管理教學制度(2)設計并完善一套精細化管評價制度 (3)建立精細化英語教師培養體系并有與之對應的項目教師團隊:(1)開發英語整合教材和配套校本練習(2)開發英語特色系列活動 (3)開發英語綜合實踐課程
4、明確任務分步完成
。1)準備階段(.10—.12):發展共同體各學校領導統一思想、統一理念,制定精細化管理培育英語特色學科的發展目標和實施計劃。
(2)實施階段(.1—.6):宣傳動員,成立本校特色學科領導小組。開展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培育英語特色學科的具體工作。主要開展英語特色學科的教學6 1環節、教學質量網上平臺、教研組制度管理、科研制度管理、課程開發和實施等方面的工作。不同階段各有側重。
定期開展匯報交流各校成果。以論文、教學展示、學生展示等多種形式反饋本階段進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績。并在項目最終結束前開展一次展示活動。
在實施階段要全面推進、重點突破。
實施階段(分年度計劃)
.1—.12 重點推進特色學科課堂教學及校本練習,教學質量網上平臺
.1-.12 重點推進特色學科教研組建設研究及教學6 1環節落實
.1-.6 重點對推進特色學科課堂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的梳理
(3)總結階段(.7—.12):總結精細化管理培育特色學科的經驗與成績,進一步探討存在的問題和困惑,為下一階段的研究尋找方向。
四、項目成果
(一)精心制度設計 為英語特色學科奠基
教研制度。英語教研組教師嚴格遵守上外松外教學常規“6 1”,要求所有教師必須做好備課、上課、作業、考查(考試)、講評、早、晚活動加水平測試“6 1”各環節工作。
以備課組為基礎、教研組統籌,集體教研。形成了以教研組為統籌指導、備課組為基礎活動單位的既統一又獨立的靈活機制。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努力打造有魅力的教研組團隊。
教研組長在學期初會制定好教研組學期工作計劃,各備課組長制定備課組計劃和各年級的教學進度,并在開學前及時落實到組內的每位英語老師,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師們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教學。
備課方面,要求老師提前兩周備好新課,上課能合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最大地優化課堂教學,課后要及時反思,能夠按照各年級的作業批改細則來批改、指導作業等,教導處和教研組長不定期對英語組的人進行規范教學檢查,強化“規范教學、教研”的意識。
英語教研組以集體備課為特色和模式。即以備課組為單位,每單元由一位教師主備,編寫教案,并提前在教研活動上陳述,與組員討論,備課組成員可以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最終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個人教案,也可以歸納為“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個案——課堂教學——課后反思”的基本方式。資源要共享才更有效,思想要碰撞才有火花,靈感要激發才有新意,經驗要交流才有提升,觀點要切磋才更深刻,教研不是單一封閉的個人研究模式,而是一種互補互助互學互幫的多維互動的群體研究活動,英語教研組十分充分地發揮了同伴互助和團隊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