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即時性評價推薦(通用3篇)
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即時性評價推薦 篇1
淺談課堂教學中教師即時性評價對兒童心理的影響及其策略研究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的即時性評價是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兒童的心理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一、課堂教學中的即時性評價的意義及其作用
1、激勵、期待,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情感
2、指導、暗示,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的即時性評價的特性:
時效性,針對性,積極性
三、課堂教學中的.即時性評價的方式方法:
言語式評價,非言語式評價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這一理論強調了知識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意義建構。素質教育思想也告訴我們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落實學生的主體性。而作為學生能否成為主體,取決于他是否真正參與了學習過程,如果沒有真正參與,只是消極被動地“參加”,那么他就只能處于潛在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真正參與的學習活動,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學生能否成為主體的明顯標志。學生只有在情感、思維、動作等方面主動參與了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中的素質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即時性評價推薦 篇2
在課程改革中,也非常注視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改革,提高課堂教學中即時性評價的激勵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在評價時,往往不注意把握激勵的“度”,出現了“過多。”返化“。”浮夸“的評價語言。例如:滿堂的“你真棒!”“非常好”,”太棒了“。”棒極了"等等,好聲一片。學生處于成長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教師應給予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而應少用指責性的評價語言,這也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教師過度的激勵性評價也會造成學生自我感覺太好了,對以后的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性產生低估,導制自信心強的學生心中的激勵性評價貶值了。不屑一顧;而自信心差的學生則經不起批評的挫折,稍不如意就情緒低落。因此有效,適度的評價是很重要的,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適度地進行即時性評價呢?即時性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方法、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的過程,它主要起著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向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到評價及時、準確、到位。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本人認為應該做到“五宜”、“五忌”:
一、宜具體,忌模糊。表揚用語越翔實、具體就表明你對對方越了解,對他的長處和成績就越看重,能使對方充分感覺到你的真摯、親切與可信,師生間的距離將會越來越近。如果老師的評價含糊其辭,不僅引不起對方的共鳴,甚至還會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新的信任危機。比如一些泛泛的表揚,“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能暫時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但由于學生不明白到底好在哪里,為什么受到表揚,甚至還會養成學生驕傲、聽不得批評的壞習慣。
二、宜真誠,忌虛偽。同樣一個“好”字,可以說得平平淡淡,讓人有勉強之嫌,也可以說得滿懷激情,讓人感受到是發自內心的贊賞。滿懷激情的評價,能讓學生品嘗到被人尊重的喜悅,感受到期待的幸福。缺乏誠意的表揚,容易把學生引向隨意,對課堂的要求麻木不仁,致使最后完不成教學任務。
三、宜激勵,忌諷刺。課堂評價最忌諱的方式是對學生諷刺、挖苦,我們在評價時,要努力做到保護學生自尊心,激發上進心,比如用:“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能有這么大的進步,老師感到非常高興”等,這樣的激勵語言,對學生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宜策略,忌單調。在有些事情上,學生對直接聽到的表揚遠不如從別人處間接得到能對其更有促進性,老師不妨在表揚學生時也采取一定的策略。比如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方式。千萬不要采用一言堂的表揚方式,這樣的評價往往會使課堂變得呆板,缺乏靈氣,學生也不喜歡。
五、宜雪中送炭,忌錦上添花。其實,在課堂上,最需要表揚的不是那些紀律學習一直很優秀的學生,反而是那些被埋沒而產生自卑感的“雙差生”。他們平時很難聽到一聲表揚,一旦能被老師當眾真誠地表揚一聲,可能會很大程度地使其振作精神,鼓起努力的勁頭從而轉變過來。因此,最有實效的表揚其實不是“錦上添花”,而應該是“雪中送炭”。課堂氣氛的`活躍“因子”有很多,譬如:教師的精心準備教案;教師的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的個人較高涵養;教師的富有幽默等等——是的,教師是主導,是方向,是決策。在課堂上學生雖然是主體,但是真正駕馭課堂的卻是教師。因人制宜,靈活多樣,瑯瑯上口,幽默風趣的即時性評價語能把握學生性格脈膊,讓學生感覺新鮮,饒有興致,積極性強,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這些方面,我做了有益的探索。當學生面對老師的問題不愿舉手發言時,可以這樣評價:我發言,我鍛煉;增印象,記心間。舉起小手來,你會更精彩。舉起右手,魅力常有。舉起的是勇敢,是自信!學生感覺如清音入耳,有許多學生會被激勵起來。
針對學生讀書的各個情況,老師可以設計如此評價語:
入情入境,悅耳好聽。心入文章,余音繞梁。萬般皆下品,唯你讀書高。此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等等。還可根據其讀書內容機智評價,記得張老師教學《趙州橋》時,有一個學生頗有感情地讀后,老師評價道:我們教室里,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聲音哇——讀書!學生會心一笑,舉手氛圍更加濃厚。教學《趙州橋》時,當有的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趙州橋后。老師隨即評價:“我給他打一百分,他從趙州橋的歷史悠久、堅固和美觀這三個方面介紹,很有調理,他的表現棒級了。真正的導游在解說前也要查好多資料呢!”學生明白之后,馬上讀書讀得更有聲有色了。引導學生回答書中的一些問題時,如有的學生找到答案了,可以評價道:認真體會,深入到位。一雙慧眼,善于明辨。踏遍鐵鞋無覓處,答案全在文中悟。即使有學生回答問題錯了,改正后可以這樣評價:其實你舉手,老師贊賞心中有。重結果,更重過程。太陽存黑斑,人非圣與賢。以此撫慰學生稍感遺憾的心,勉勵他們下一次再接再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是否定或指出學習活動的結果與正確結果之間的差距,如果處理得草率,就回強烈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因此在給予即時性評價時,要以尊重為前提,有效的發揮激勵的作用。例如:張老師教學人教版《趙州橋》,老師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圖,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圖中所給的信息提出問題。當時有一個學生答了”老師沒有立即給予完全否定,而是對他說:“你很善于觀察,你提的這個問題讓老師覺得你是一個好奇心較強的孩子,但是這個問題是不是關于本課的問題呢?你能不能再提一個有關本課的問題?“當時學生就意識到自己提的問題不符合要求,馬上就提出了一個有關本課的問題。委婉的評價語言可以引導學生走入正確行道,而過于直白的斷言也許就會造成對學生的進步產生消極的影響。言重了,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甚至會導致學生“望師生畏”,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言輕了,錯誤之處引不起學生的重視。所以,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時,首先要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又能達到修正學生錯誤的目的但老師給學生的第一評價語是“你很善于觀察”這句評價語是鼓勵性的,即讓學生知道自己是一個優點,老師表揚他了,又引導他繼續發揚優點,同時還引導其他學生要向這位發言的學生學習,要學會觀察。
在教學中遇到幫助同學解決了同學需要而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幫助人的學生這樣的評價語“我想他此時此刻心里一定非常高興,因為你幫助了別人”。這句評價語言既是表揚,激勵,更是對其他學生進行導向性的思想教育,要學會幫助別人。在針對別的同學的回答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時,我們可以給予提出不同看法的學生這樣的評價語“你能夠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這樣既尊重了別人,也有利于自己的學習”,這句評語既對組織學生集中精神學習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時又有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聽講習慣。教師的評價語言如果是浮夸。虛夸,最多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虛榮心。容易使學生認為什么都很好,不求上進,教師的評價語言泛化,指向性不強,容易使學生不明確為什么好,好在那里,也起不到評價的持久,激勵的作用,因此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應用合理,適當,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才能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的動力
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即時性評價推薦 篇3
課堂教學是一個嚴謹系統,其構成要素主要有:目標、教學、學生。其中,目標是評價的標準,教學是評價的內容,學生是評價的對象。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目標,根據學生的反映來評價教學,它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質量.可見,對學生的評價就是對課堂評價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
巴班斯基在怎樣評價教育過程最優化的效果時指出:學生的行為,他們的學習態度、個性中的優良品質數量和參與學習活動中所表現的教養水平等可使我們對教育效果做出結論。根據這一理念,我們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對教師的評價轉變為對學生的評價,這同樣體現了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教育教學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以學生為中心。
新課標也同樣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及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長期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都是以‚教師‛為主。在評價中總是去評價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結構設計的是否合理、老師在處理突發問題時的機智靈活、語言表達的是否流暢、數學用語是否嚴謹等等。即使關注的是學生,也是看學生是否能達到老師的教學目的。這種課堂的評價多采用目標式評價模式,卻忽視了在實施過程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學習過程等其他方面的評價,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評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通過對學生評價來評價課堂的效果,我認為除了評價學生要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一、在課堂上對學生喜不喜歡參與數學活動的評價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應當給予鼓勵。教育首先是一種賞識教育,在課堂是老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能力的人,樂于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并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賞,同時還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氣氛,學生們才不會背負著心理上的包袱去上課。當學生們在課堂上遇到疑問時,就會敢于向老師提問,及時地解決學生們心中的疑問,而不是以往的‚你教我聽‛的現象,這樣才有助于在教學中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對學生這種課堂學習的評價也是對老師一個側面的評價,是否真正的能達到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二、在課堂上學生能不能參與到數學活動的評價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量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于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可見,在課堂上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是如何的重要,這也就告訴我們,如果學生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那么每一位教師的教學工作將會變得無比輕松。
1.對學生在合作學習情景中進行評價
合作學習法‛是最具合作性的方法,它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有利于集體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學生正確的競爭觀、合作觀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討論、交流等合作的形式,來獲取知識。這也是適合小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的。但是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例如:在分組擺圖形求面積、分組擺正方體求體積等一系列的合作活動中,每一組的同學中總是由其中的一、兩個同學代替整組的成果展示,這樣就阻礙了其他學生的發展,使他們總是被動的去觀察。于是,這種動手能力的培養就變成了直觀感覺,只能被動的接受意見。我覺得這樣從側面也反映了老師在教學中沒能照顧到全體學生,這樣就造成一小部分人的動手能力強,而另外一大部分人缺乏實踐能力,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局面,教學效果當然不好。
由此可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合作性的評價同樣成為了對課堂評價的標準。
2.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小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同樣又為我們的生活而服務。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生用數學的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們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
在課前,我們讓學生們收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把學生們觀察到的實際問題在課上進行交流。這樣就能對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進行評價,同時也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創造。
例:在講到長、正方體的體積時,有這樣的訓練:把一塊石頭放入一個盛有部分水的長方體的容器中,這時水面會上升,利用水面上升的高度和長方體的長、和寬,就能求出石頭的體積。同學們在解決這個問題后,我們又深入到實際生活的問題中進行探索:‚你發現在你的生活中有類似這道求物體體積的問題嗎?看誰發現的問題最多?‛學生們很快的就說出了在平時生活中有洗蘋果、洗澡等同樣的問題,這時又給定學生一定的已知條件,讓學生們求小孩洗澡時小孩的體積,并求出用水的量,甚至還求出洗一次澡大約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學生們在這節課上的表現,足以說明他們具有了觀察生活、感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們也能獲得準確性的評價,為數學課堂評價做了很好的因素。
三、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的評價
人的智商是先天的,而人的情商指數卻是后天培養的。任何課堂教學都是伴著情感進行的,沒有無情感的教學。情感只有靠情感去熏陶,情操只有靠情操去陶冶。學生生活的環境和他所接觸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情感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小學生在數學課堂求知的過程中,從老師那里獲得大量的情感體驗,逐漸能形成自己人生觀,并通過與教師、學生的交流,陶冶他們應具備的道德情操、人格的培養。
我認為,這不僅是對課堂效果的評定,同時也是評價教師教學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中,學生所表現的學習態度、個性品質、掌握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等,已經被看作是教學評價的積極參與者,成為教學評價的重要主體,同時也是對教師的一個鞭策性的評價。使學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是老師樂于對每一位學生報以積極熱切的希望,更樂于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觀察、欣賞每一位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應圍繞學生展開,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只是一具空殼,教學活動無法展開 ,教學效果無從談起,所以每一位教師應該把學生作為評價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標準。這種注重對學生的評價,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評價,體現了教師與學生質性的變化,將評價與教育、教學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