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報告管理制度(通用4篇)
事故報告管理制度 篇1
目的:為建立有效的事故處理機制,及時報告、調查和處理公司安全生產事故,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傷亡事故,使發(fā)生的事故得到及時的控制和正確的處理,降低事故產生的影響,特制定本制度。
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公司范圍內發(fā)生的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報告、調查與處理。
職責:各部門負責人負責事故發(fā)生后立即向總經理;總經理負責上報主管部門和安監(jiān)局及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搶救;其他相關責任人負責協助事故調查。
控制要求:
1、傷亡事故發(fā)生后,由現場負責人立即報告公司負責人。
2、公司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主管部門和安監(jiān)局;同時啟動事故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的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事故報告要及時準確,完整,不得遲報、謊報、漏報、或者瞞報;對出現新的情況的應當補報。
4、事故發(fā)生后應當妥善保護好事故現場以及相關的證據,任何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毀滅相關的證據;需要移動的現場物件,應當做出標記,留影像資料。
5、事故發(fā)生后公司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在事故調查期間不得擅離職守,并隨時接受事故調查組的詢問,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6、公司應成立事故調查組,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事故的調查處理,落實事故整改和預防措施,按時提交事故調查報告、向全體從業(yè)人員通報事故原因、事故教訓。
事故報告管理制度 篇2
1、工程項目發(fā)生因工傷亡事故后,受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要立即報告工程項目經理及有關領導和部門。
2、工程項目經理及有關領導和部門接到報告后,要立即趕往事故現場,組織指揮搶救受傷者,對受傷者的受傷部位作出判斷,有選擇地送往專業(yè)醫(yī)院搶救,同時要向公司安全部門報告,分包工程項目經理要同時向總包項目經理報告。
3、事故發(fā)生后,項目經理和有關領導及安全管理部門要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擴大,組織人力和物力保護好事故現場。
4、事故報告的內容:
⑴事故發(fā)生單位名稱、時間、地點。
⑵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傷情程度、傷亡者姓名。
⑶事故現場采取的控制措施。
⑷報告人姓名、工地電話。
⑸同時準備好上級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所需要的各種資料。
5、事故發(fā)生以后,項目要立即成立有有關領導參加的事故調查處理小組,負責對事故發(fā)生過程的調查分析與善后處理工作,同時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供有關事故的真實情況,配合其對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6、事故發(fā)生以后項目各級管理人員,要組織有關人員認真討論,嚴格執(zhí)行“三不放過”的原則,吸取教訓,搞好整改措施,杜絕事故再次發(fā)生。
事故報告管理制度 篇3
1目的
為加強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進一步落實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安全生產法》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員工以及在本公司區(qū)域內從事生產作業(yè)的單位、人員因各種原因發(fā)生死亡、重傷、輕傷、急性中毒、職業(yè)病、財產損失事故的報告處理。
3定義
3.1輕傷:指員工負傷休息一個工作日以上,低于105日的失能傷害。構不成重傷的傷害。不是負傷休息工作日而是指損失工作日?
3.2重傷:指損失工作日等于和超過105日的失能傷害。
3.3一般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3.4較大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三人及以上的事故。
3.5重大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十人及以上的事故。
3.6特別重大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三十人及以上的事故。
4職責
4.1安全環(huán)境部負責本標準執(zhí)行情況的監(jiān)督,并視事故情況上報分管、主管領導,在征得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后上報上級政府部門。
4.2各職能部門負責落實、執(zhí)行本標準,對本部門的員工進行宣傳教育。
5事故分類
5.1生產(工藝)事故:指生產過程中,由于違犯工藝規(guī)程作法或操作不當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損失的事故。
5.2設備事故:指設備因非正常損壞,造成停機時間產量損失或修復費用達到規(guī)定數額的事故。
5.3交通事故:指工作期間或因公外出由于違反交通運輸規(guī)則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車輛損壞,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事故。
5.4火災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對財物和人身造成損害的燃燒現象,都為火災事故。
5.5爆炸事故:指由于爆炸,造成國家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的事故。
5.6傷亡事故:指企業(yè)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fā)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或因此導致死亡的事故。
5.7環(huán)境污染事故:由于生產、使用貯運或其它因素造成有毒、有害氣體、液體或固體廢棄物超標排放,使大氣、水體、土壤、人及其它植物等自然環(huán)境受到損害,為環(huán)境污染事故。
6事故報告
6.1報告程序
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最先發(fā)現者應立即向部門主管報告,而后迅速逐級報告到公司總經理,公司總經理、董事長接到報告后,在1小時內向當地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和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當地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和有關部門報告。
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自事故發(fā)生之日起30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fā)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道路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自發(fā)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fā)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6.2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事故發(fā)生單位概況;
(2)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3)事故的簡要經過;
(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5)已經采取的措施;
(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6.3外派出差人員發(fā)生事故應由本人或委托他人實時電話報告所在部門相關人員或部門負責人,所在部門相關人員隨即告知安環(huán)部、行政人事部,安環(huán)部上報公司。
7事故調查
7.1事故發(fā)生后,由公司組織相關人員成立事故調查組,配合政府事故調查機構對事故進行調查。
7.2事故調查組履行下列職責:
(1)查明事故發(fā)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
(2)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
(3)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4)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6)事故調查組有權向相關部門和個人了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如要求提供相關文件、資料、相關部門和個人不得拒絕。
(7)事故調查中發(fā)現涉嫌犯罪的,事故調查組應當及時將有關材料或者其復印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8)事故調查組成員在事故調查工作中應當誠信公正、格盡職守,遵守事故調查組的紀律,保守事故調查的秘密。未經公司工業(yè)安全小組組長允許,事故調查組成員不得擅自發(fā)布有關事故的信息。
(9)事故調查組應當自事故發(fā)生60日內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特殊情況下,經負責調查的人民政府批準,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的期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期限最長不超過60日。
(10)事故調查報告應當附具有關證據材料。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當在事故調查報告上簽名。
8根據事故調查分析認定事故責任人。
8.1根據事故性質和造成的后果,除按照政府事故調查組認定的責任及處理要求外,仍需依照公司《獎懲制度》對事故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8.2事故調查中發(fā)現安全隱患的,由安環(huán)部出具“事故(隱患)整改通知書”,相關部門班組必須根據期限進行整改。
9其它要求
9.1事故報告要真實、及時,不得遲報、漏報、瞞報。
9.2公司應建立事故檔案,該項工作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所有事故調查分析的資料,如現場檢查記錄、照片、技術鑒定、化驗分析、會議記錄、儀表記錄、旁證材料、綜合調查材料及登記表、報告書等應妥善保管。
9.3對不積極組織參加事故搶救、瞞報、遲報事故、偽造或者故意破壞事故現場、事故調查中弄虛作假的責任人將按照公司《獎懲制度》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
10相關記錄
事故報告管理制度 篇4
1、目的
為了鼓勵、發(fā)動職工及時發(fā)現和排除事故隱患,建立事故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對發(fā)現、排查、舉報和事故隱患整改治理過程中的有功人員進行獎勵。
2、范圍
全體從業(yè)人員。
3、職責
3.1
公司主要負責人負責建立事故隱患報告途徑和設立舉報箱;負責批準對發(fā)現、排查、舉報和事故隱患整改治理過程中有功人員的獎勵。
3.2
各部門、車間負責人負責接收本部門、車間的事故隱患報告;負責建議對發(fā)現、排查、舉報和事故隱患整改治理過程中有功人員的獎勵。
3.3
安管部負責接收公司范圍那日的事故隱患報告或舉報;負責審核各部門、車間對發(fā)現、排查、舉報和事故隱患整改治理過程中有功人員的獎勵。
3.4
全體員工有權向公司相關部門或安全監(jiān)管監(jiān)察部門報告或舉報事故隱患項目。
4、程序
4.1
事故隱患報告或舉報范圍
公司或部門、車間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規(guī)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公司或部門、車間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fā)生的物的危險狀態(tài)、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4.2
事故隱患報告或舉報的接收與處理
4.2.1
事故隱患報告或舉報的接收
4.2.1.1
安管部負責接收事故隱患的報告、舉報的接收,對接收的事故隱患應有記錄,報告人與接收人均應簽字確認。
4.2.1.2
各部門、車間負責人負責本部門、車間事故隱患報告、舉報的接收,對接收事故隱患應有記錄,報告人和接收人均應簽字。
4.2.1.3
安管部在公司的多個位置設立舉報箱為員工報告、舉報事故隱患提供方便條件。安管部應定期打開舉報箱,接收員工對事故隱患的報告、舉報。對員工投入舉報箱事故隱患的報告、舉報沒有署名的以匿名舉報處理,由安管部在報告人欄內署名“匿名舉報”。
4.2.1.4
安管部負責事故隱患的舉報處理,對舉報材料應進行登記,無論是實名舉報或匿名舉報的事故隱患,均應組織相關人員對舉報的項目進行核實。并將舉報、核實情況報告公司主要負責人。
4.2.1.5
安管部對所有報送、報告、舉報的事故隱患進行登記匯總,建立事故隱患報送、報告、舉報檔案,將《事故隱患報告書》(見附件1)一同存檔。
4.2.2
事故隱患報告或舉報的處理與責任
4.2.2.1各級負責人根據職責范圍,立即對事故隱患報告和舉報情況按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與信息統計分析和報送管理制度》進行處理。
4.2.2.2
接收事故隱患的責任人應當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對接收的事故隱患進行核實,不得延誤,否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4.2.2.3
凡因人為原因,對事故隱患報告或舉報的處理不及時造成嚴重后果的,構成刑事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進行處理,責任人應承擔刑事責任。
4.3
事故隱患報告或舉報的獎勵
4.3.1
安管部或部門、車間負責人對事故隱患報告或舉報,經相關部門或人員核實的,提出獎勵建議,填報《事故隱患報告(舉報)獎勵審批表》(見附件2)報送安管部。
4.3.2
安管部對部門、車間提出的事故隱患獎勵的建議進行審核,經審核屬實的報公司主要負責人批準后予以獎勵。
4.3.3
根據事故隱患的危險等級獎勵標準
4.3.3.1
重大事故隱患,獎勵1千元;
4.3.3.2
較大事故隱患,獎勵500元;
4.3.3.3
一般事故隱患,獎勵50元~100元。
4.3.4
事故隱患報告、舉報的其他項目按《安全生產獎懲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執(zhí)行。
5、相關文件
5.1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與信息統計分析和報送管理制度》
5.2
《安全生產獎懲管理制度》
6、記錄
6.1
《事故隱患報告書》
6.2
《事故隱患報告(舉報)獎勵審批表》
附件1:
事故隱患報告書
報告人
所在
部門
報告書
編號
報告事故隱患名稱
事故隱患存在部門
事故隱患存在工序
事故隱患存在部位
事故隱患的類別
事故隱患狀態(tài)描述
事故隱患整改建議
接收后的核實情況
核實人:
xx年x月x日
核實后事故隱患確定的等級
報告人簽字確認
接收人簽字確認
簽字:
xx年x月x日
簽字:
xx年x月x日
安管部
接收記錄
接收記錄人:
xx年x月x日
注:“事故隱患類別”欄填寫事故隱患屬:物的危險狀態(tài);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上的缺陷中的其中一項。
附件2:
事故隱患報告(舉報)獎勵審批表
姓名
所在部門
審批表編號
報告(舉報)事故隱患的名稱
事故隱患所在部門
事故隱患所在工序
事故隱患所在部位
事故隱患的類別
事故隱患狀態(tài)描述
事故隱患整改方案
事故隱患整改完成驗收評估
負責人:
xx年x月x日
建議獎勵金額
部門負責人
安管部審核意見
公司主要負責人審批意見
負責人:
xx年x月x日
審批:
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