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知識要點及能力檢測
一、知識要點
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見于南朝徐陵所編《玉臺新詠》,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作的。全詩357句,1785個字,被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與北朝民歌《木蘭辭》并稱為“樂府雙璧”。
2.樂府詩是中國古代樂府官署中配樂演唱的詩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創作兩大類。后人多用以代稱入樂的民歌。兩漢樂府詩(簡稱漢樂府),體裁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和雜言。句式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瑯瑯上口,生活氣息比較濃厚。樂府詩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中,并按音樂性質的不同,被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相和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雜曲歌辭、清商曲辭等12類。
3.樂府涵義的演變:
樂府在西漢時是音樂機關的名稱,就是管理音樂的官府。它的任務是掌管皇帝祭祀天地祖宗、朝會宴饗和道路游行時所用的歌曲和舞曲,也負責收集各地的民歌俗樂。
六朝時把曾在樂府里合過樂能唱的詩叫做樂府,這樣樂府就由音樂機關的名稱一變而成為一種詩體的名稱了。六朝人把樂府看作一種詩體,還著眼在音樂上。
到了唐代,就撇開了音樂,注重詩的內容實質,把一種有強烈社會政治內容,在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諷喻詩叫樂府。唐朝人衡量一首詩是不是樂府詩,不是看他是否合樂能唱,而是看它是否有諷喻性。唐人的這種看法,是對樂府詩的一種本質的進步的看法,它揭示了漢代樂府詩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精神。
宋元以后,又恢復了六朝人的純音樂觀點,把合樂能唱的詞、散曲也叫樂府。
4.本文出現的古今異義詞
共事二三年 古義:共同生活 今義:一起工作
可憐體無比 古義:可愛 今義:同情別人
汝豈得自由 古義:自作主張 今義:自由自在
本自無教訓 古義;教養 今義:失敗的經驗
處分適兄意 古義:處理 今義:處罰
千萬不復全 古義:無論如何 今義:再三叮囑
便可作婚姻 古義:結為親家 今義:結為夫妻
葉葉相交通 古義:交接 今義:與運輸有關的
5.本文出現的“偏義復詞”
便可白公姥:意義偏“姥”
晝夜勤作息:意義偏“作”
我有親父母:意義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義偏“兄”
6.比興手法和浪漫色彩的運用:詩篇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是“興”的手法,用美禽戀偶興起劉蘭芝、焦仲卿彼此顧戀之情,烘托了全篇悲劇的氣氛。最后一段,在劉、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葉葉覆蓋相交,鴛鴦在其中雙雙日夕和鳴,通宵達旦。這既象征了劉焦夫婦不朽,又象征了他們永恒的悲憤與控告。由現實的雙雙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愛情與幸福的松柏、鴛鴦的形象,表現了人民群眾對未來自由幸福必然到來的信念,這是劉焦形象的浪漫主義發展,閃現出無比燦爛的理想光輝。
7.全詩結構:
托物起興(第1節) 蘭芝自訴(第2節) 仲卿求情(3—6) 決心自遣(7—8)
拜別阿母(9—10) 夫婦盟誓(11—12) 蘭芝見母(13) 蘭芝拒婚(14—19)
阿兄逼嫁(20—24) 生人死別(25—27) 仲卿別母(28—30) 雙雙殉情(31—32)
化鳥雙飛(第33節)
二、能力檢測
l.下列紅色詞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十五彈箜篌(hóu) 便可白公姥(mǔ)
伶(lín)俜縈苦辛 妾有繡腰襦(rú)
B.四角龍子幡(fán) 葳(wēi)蕤自生光
留待作遺(yí)施 纖纖(xiān)作細步
C.磐(pán)石無轉移 供(gōng)養卒大恩
耳著(zhuó)明月珰 移我琉璃榻(tà)
D.躑(zhí)躅青驄馬 青雀白鵠舫(fǎng)
隱隱何甸甸(diàn) 阿母大拊(fù)掌
2.選出句中紅色詞讀音不同的一項:
(1)A.相見常日稀 B.兒已薄祿相 C.會不相從許 D.登即相許和
(2)A.便可速遣之 B.不得便相許 C.便言多令才 D.便作旦夕間
3.下列句中“為”字讀音和意思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1)為仲卿母所遣 (2)為詩云爾
(3)君既為府吏 (4)非為織作遲
(5)君家婦難為 (6)黃泉共為友
(7)遣丞為媒人 (8)阿母為汝求
A.(1)(8)/(2)/(3)(5)(6)(7)/(4)
B.(1)/(2)/(3)(5)(7)/(4)/(6)/(8)
C.(1)(8)/(2)/(3)(5)(7)/(4)/(6)
D.(1)/(2)/(3)(5)(6)(7)/(4)/(8)
4.句中紅色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便可白公姥 B.我有親父母
C.逼迫兼弟兄 D.好自相扶將
5.對紅色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1)徒留無所施 A.措施 B.施予 C.用處 D.使用
(2)何意致不厚 A.意思 B.心意 C.料想 D.意圖
(3)遣去慎莫留 A.謹慎 B.小心 C.千萬 D.慎重
(4)君既若見錄 A.記錄 B.錄用 C.記載 D.惦念
(5)蒲葦紉如絲 A.柔軟 B.柔韌 C.纏繞 D.連結
(6)尋遣丞請還 A.尋找 B.尋覓 C.不久 D.然后
6.下面句中紅色詞語古今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可憐體無比 B.千萬不復全
C.處分適兄意 D.徘徊庭樹下
7.將下列句中的“自”字,按要求歸類:
(1)自誓不嫁 (2)舉動自專由 (3)我自不驅卿 (4)自名秦羅敷 (5)自可斷來信
(6)自君別我后 (7)葳蕤自生光 (8)自名為鴛鴦 (9)本自無教訓 (10)好自相扶將
A.(1)(2)/(3)(9)/(4)(8)/(5)/(6)/(7)/(10)
B.(1)(2)(4)(8)/(3)(9)/(5)(7)/(6)(10)
C.(1)(2)/(3)(5)(7)/(4)(8)/(6)/(9)/(10)
D.(1)(2)(4)(8)/(3)(7)(9)/(5)/(6)/(10)
8.選出紅色詞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1)例:君既若見錄
A.相見常日稀 B.黃泉下相見 C.漸見愁煎迫 D.府吏見丁寧
(2)例: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A.謝家來貴門 B.多謝后世人 C.阿母謝媒人 D.謝家事夫婿
(3)例:然其名尊者,以適于時也
A.適得府君書 B.處分適兄意 C.始適還家門 D.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4)例:幸可廣問訊
A.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B.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C.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 D.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5)例:卻與小姑別
A.卻匈奴七百余里 B.相如持璧卻立
C.卻話巴山夜雨時 D.卻看妻子愁何在
9.對下列詩句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1)“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這里蘭芝自請遣歸的原因是:
A.蘭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勢所趨,毅然以此維護自己人格的尊嚴。
B.蘭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勞,深知自己與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緩解,憤然以此作為對婆婆的反抗。
C.蘭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與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為脫離苦海的方法。
D.蘭芝不能忍受孤苦的處境,深感在焦家當媳婦的艱難,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憤懣。
(2)“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些詩句著力鋪陳的作用是:
A.表明蘭芝戀戀難舍,強作精神,掩飾內心的哀怨。
B.表明蘭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寫出蘭芝的美麗,突出她堅忍剛強,從容自如的性格。
D.寫出蘭芝有意裝飾,絕不肯受別人歧視的心理。
(3)“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她的話表明:
A.兄長所言雖然不合情,但合理,應該遵從。
B.終究給兄長添了不少麻煩,理應遵從兄長安排。
C.自己無可奈何,只好聽憑兄長的處置安排。
D.對兄長有清醒的認識,不抱任何幻想。
(4)“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這樣極力鋪排太守迎娶的場面,作用是:
A.表現蘭芝的身價,反襯焦母的愚陋專橫。
B.表現蘭芝的身價,反襯她的悲慘命運,加深悲劇氣氛。
C.太守家的重視與焦母的凌虐形成鮮明對比,表現焦母的專橫無理。
D.隆重的迎娶與蘭芝的愁苦形成鮮明對比,表現蘭芝對愛情的忠貞。
參考答案:
1.C 2.B.C 3.B
4.D 5.C C C D B C
6.D A 7.A
8.(1)D (2)C (3)B (4)C (5)D
9.(1)A (2)C (3)D (4)B
安靜守望
高二(4) 羅曉晨
又話不投機了么?我竭力地搜尋著新的話題。終于你說累了要下網,我也只能苦澀地說著再見。然后,只剩下我空對著閃亮的屏幕發呆。
語言快要燃盡了吧,默契的火花將熄。可是當初,在我們用言語繪出漫天煙火的日子里,又怎會料到今日的默然。那時我們互相描畫著自己的夢,談古論今,雖隔著無形的網絡,卻都能感覺到激揚文字背后的風發意氣。久了,久了,我摸透了你的語意,習慣了你的語氣,而你也熟知了我的故事我的看法,熟稔堆砌起來,原本是紐帶的網絡,逐漸化成了墻。你我在兩側張望,每每拋出新話題的絲帶,卻又因太過細短而落回。
只有留白的屏幕,我無聲地徘徊。
你我同處在一個校園中,又怎會一句話也沒有呢。但我已厭倦了,在說上幾句校園閑話后只得離去的情景,同網上一樣,也許你也如此吧。于是,無論是網絡還是現實,我和你悄悄遠離,淡出各自的舞臺。但我又怎可能忘卻所有,于是偷扯起一角幕布,仍關注著你的舉動。在網上你苦惱而記下的文字,我看得到。校園中你落寞的影,我也捕捉得到。只是你我相對,再不會慷慨激昂地暢敘,只淺淺一笑,一帶而過。
莫名的惆悵久揮不散,那樣的過去已不復來,只是眼中的關切依舊不改。相視的笑容或是伴聲問候,回帖時間接的交流,或許是一種超越言語的對白。舞臺是你自己的,我只是默默看。
在某個溫馨的黃昏回想起你的笑容,似乎也已足夠。言語只是彼此了解的窄路,而更多的是背后的沉默。我會釋然,不再因和你的無語而傷感。在離開言語之后,用關切撐起一片暖色天空。我會在那里,安靜地守望你。
[評語]
當新奇日漸褪色,激情日益沉淀,我們突然發現,交往發生了短路……這樣的經歷,很多人都有過,沉默之后,我們是選擇結束這段交往,尋找一個新的開始呢,還是努力去突破,激活這種沉默呢?作者有過惆悵,困惑,在沉默中靜靜地回想,卻發現“言語只是彼此了解的窄路,而更多的是背后的沉默”,于是,釋然,決心要“安靜地守望”,古人所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也許就是這種境界吧!
文章語言簡潔,多用短句,但富有表現力,很注意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