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斷句和翻譯
(2)富有時不施舍,窮困時就沒人援助。
5.用“/”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并翻譯畫橫線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①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②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1)斷句。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魯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請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復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則 獻 之 奚 為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聞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驕 人
(2)翻譯。
譯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2)題考查點為句式“不我驕也”(賓語前置句),實詞“縱(即使)、驕(輕視、傲視、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夠)、全(保全)、節(節操、操守)”,虛詞“乎”(表反問語氣,嗎)。
【答案】 (1)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
(2)①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后,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
②曾參的話,(說明他)完全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啊!
【參考譯文】
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從事耕種。魯國國君派人前往送給他一座城池,對他說:“請你用它來置辦衣服。”曾子沒有接受。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使者說:“你沒有向人請求,人家就送給你,你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接受別人東西的人畏懼別人,給予人家東西的人傲視人。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后,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孔子聽到這件事后,說:“曾參的話,(說明他)完全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啊!”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問題。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kū)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dié)圮毀,榛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qù)遼敻(xiònɡ),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云、落星,高則高矣;井幹、麗譙,華則華矣!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人又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1)請用“/”為上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夏 宜 急 雨 有 瀑布 聲 冬 宜 密 雪 有 碎 玉 聲 宜 鼓 琴 琴 調 和 暢 宜 詠 詩 詩 韻 清 絕 宜 圍 棋 子 聲 丁 丁 然 宜 投 壺 矢 聲 錚 錚 然 皆 竹 樓 之 所 助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