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fù)習(xí)教案
[試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后去吏居家 所居治理
b.遂召上辭問 過辭廷尉于定國
c.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齊悉復(fù)得其故城
d.所舉應(yīng)法,得其罪辜 舉廉為緱氏都尉
●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全國高考第11題)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齊人未附 附:歸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視。
d.齊人追亡逐北 北:指敗逃者。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
知識依托:文言實詞詞義與用法的掌握。
解析:此項中“乘”為“登上”之意。
答案:c
錯解分析:錯選d,不了解“北”的含義。
方法技巧:對文言詞語意義的推斷,一般應(yīng)結(jié)合文章大意及具體語境。①從語法來分析,以上四句中ab兩句加點詞前皆有副詞(不、未),則可初步判斷加點詞為動詞。c句加點詞前為名詞,其后亦為名詞,則加點詞應(yīng)為句子的謂語,為動詞。d項中“逐”為動詞,則加點詞可能為名詞。②從有關(guān)知識的聯(lián)系來說,課本中有比較接近的用法:“其后秦伐趙,拔石城”(《廉頗藺相如列傳》),“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論積貯疏》),“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戰(zhàn)》),“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過秦論》)。③從具體內(nèi)容及情理來分析,讓老弱女子上城墻,可虛張聲勢,可吶喊助威,可迷惑敵人……但“巡視”則明顯不合適。
[案例2](★★★★★)(XX年全國高考試題)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專以射為戲,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 將兵:將領(lǐng)和士兵。
c.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 曲折:指行軍的彎曲道路。
d.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 結(jié)發(fā):指剛成年的時候。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
知識依托:文言實詞詞義與用法的掌握。
解析:a項中“竟死”指“一直到死”。b項中“將兵”意為“統(tǒng)率軍隊”。c項中“曲折”指李廣行軍迷路的實際情況。
答案:d
錯解分析:錯選b,把“廣之將兵”誤理解為“李廣的將領(lǐng)和士兵”。
方法技巧:a項解釋不正確。首先從文章語境來推測:①此詞前為“以射為戲”,既為“戲”,死去的可能性即不大;②若死,其后卻是“廣之將兵……”,沒有能與之直接承接的內(nèi)容。 b項句子的主語是李廣,若按句后的解釋,則后文的主語為“將領(lǐng)和士兵”。c項“彎曲道路”不符合語句的整體意思。
●錦囊妙計
推斷文言實詞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聯(lián)想推斷
試卷上常出現(xiàn)一些難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聯(lián)想課文有關(guān)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后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例如:
不以外夷見忽。
[簡析]要理解此句,關(guān)鍵是“見”。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孔雀東南飛》中學(xué)過的“蘭芝初來時,府吏見叮嚀”來推斷。“見”是第一人稱代詞“我”之意,且“見”作賓語,賓語前置。“不以外夷見忽”中的“見”據(jù)此可推斷為第一人稱代詞,此句句意為:不因為我是外夷而輕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