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教案
有些句子的實詞還需借助句子外部語境來推斷,才能上下貫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點字的用法
①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
②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簡析]兩句話同出蘇軾的《石鐘山記》,大多數同學把兩個“言”,都理解為“說”。①句根據前文語境可知,酈道元對石鐘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觀點表述上說得不夠詳細,由此推知此“言”為“敘述”之意。②句我們聯系整篇文章的語言環境及歷史背景來看,漁工水師大多文化水平較低,所以漁工水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實原因,不是不能說,而是不能用文字記載下來。故此處的“言”應理解為“記載”較為準確。
●殲滅難點訓練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人也,逖少孤,輕財好俠,慷慨有節尚。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及京師大亂,逖率親黨數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傾覆,常懷振復之志。時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進說,帝乃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招募。仍將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屯于江陰,起冶鑄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進,遂克譙城(豫州治所)。數遣軍要截石勒,勒鎮戍歸附者甚多。時趙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詐力相攻擊,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受逖節度。逖愛人下士,雖疏交賤隸,皆恩禮遇之,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稱“塢”)先有任子在胡者,皆聽兩屬,時遣游軍偽抄之,明其未附。諸塢主感戴,胡中有異謀,輒密以聞,前后克獲,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賞不逾日,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克己務施,不畜資產,子弟耕耘,負擔樵薪。又收葬枯骨,為之祭,百姓感悅。石勒不敢窺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與逖書,求通使交市。逖不報書,而聽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晉書•祖逖傳》)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時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遑:閑暇,功夫
b.雖疏交賤隸,皆恩禮遇之 遇:碰上
c.于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滋:滋長,發展
d.逖不報書,而聽互市 報:回復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逖率親黨數百家避地淮泗 避地:遷地以避禍患
b.仍將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部曲:私家軍隊
c.遂受逖節度 節度:節度使,官名
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 任子:任官的子弟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雖疏交賤隸,皆恩禮遇之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b.又收葬枯骨,為之祭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
c.“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d.逖不報書,而聽互市,收利十倍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