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作文復習教案:學習記敘文的描寫角度
分析:本節通過聽者的談論與評價,烘托出白妞兒的唱藝水平之高。
③《口技》中,為了表現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種側面描寫的方法:當藝人摹仿發生大火的情景時,觀眾的反應是“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是以觀眾的反應襯托口技的高超,這是以人襯人,是正襯;當演出結束時,寫舞臺上的布置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里是以道具的簡陋反襯口技的高超,這是以物襯人,是反襯。
④《荊軻刺秦王》中,作者塑造了刺客荊軻這一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與此同時還塑造了另一個刺客秦武陽,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可是見到秦王,將獻圖時,竟然嚇得“色變振恐”,而荊軻泰然自若“顧笑武陽”,并“前為謝”,巧妙地遮掩了秦武陽失常的表情。在這里,秦武陽的徒有虛名、外強中干有力地襯托了荊軻超人的膽略和非凡的氣質。這就是用了反襯法。非常典型的例子還有《三國演義》里的“關羽溫酒斬華雄”“劉玄德三顧茅廬”,都是層層渲染層層鋪墊的側面描寫。
2、以景(物)襯人
①白居易的《琵琶行》在使用動作、神態和比喻正面描寫琵琶女的精彩彈奏后,再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從外部環境上加以烘托,側面表現琵琶女彈奏的魅力。正側結合,有力表現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復雜心情,為作者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千古感嘆做了鋪墊。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都是描寫音樂表現人物心情的杰作,化無形為有形,正面側面結合,有力表現了演奏人的高超技藝和人物心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正面描寫中主要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側面描寫中通過描寫聽眾感受表現樂聲美妙,而后者正面描寫中主要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側面描寫時通過描寫音樂效果表現樂聲動人
②“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通過描寫江南水鄉清新優美的圖景,通過原本靜止的景物飛馳來襯托船行疾速,從而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戲的愉悅而迫切的心情。
③“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作者用優美的環境描寫烘托了水生嫂愉悅的心情和高潔的品質,同時為下文情節的鋪展做好鋪墊。
④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此詩明白如話,為了抒發久別回鄉物是人非之傷感,運用了反襯手法。它以春天的湖水像昔日一樣碧波蕩漾,絲毫“不改”,來反襯人事的消磨,歲月的蹉跎,表現反顧的況味,離別的傷痛,怎能不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例文展示】
“一個雨夜,母親去參加我校舉辦的家長會去了,墻上的時鐘已走過八點,母親快回來了……”請大家展開想象,塑造在特定情況下我的形象,要求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150字左右。
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般,暗的令人窒息。一陣驟雨鞭打著玻璃窗,時而間隔著一陣死寂的寧靜。(環境烘托)我蜷縮在沙發上,雙手抱膝,輕輕合上眼,(行動描寫)朦朧間仿佛看到了媽媽那責備的眼神,聽到了媽媽那聲聲的嘆息。(心理描寫)伴隨著墻上那老式鐘擺發出沉重的“滴答”聲,(側面描寫)我的手心漸漸沁出冷汗。我不安的打開窗戶,深吸一口略帶雨香的微涼空氣,不禁打了一個寒噤。(行動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