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古文閱讀專項復習教案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8.給文中劃線語句添加被省略的詞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萬乘難與比行——萬乘難與(之)比行 b.不復于王而遁——(荊師)不復于王而遁
c.荊之為四十二世矣——荊之為(國)四十二世矣 d.正法枉必死——正法(者)枉(法)必死
9.以下文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描述文中有關人物“動必緣義,行必誠義”的一組是 ( )
①景公致廩丘以為養,孔子辭不受。 ②萬乘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
③至于郊,使人復于王曰:“臣請死。” ④事君枉法,不可謂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钅質,歿頭于王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動必緣義”與“行必誠義”互文,意思是:“舉動一定要依據道義,實行道義。”
b.子囊認為撤軍有罪伏劍而死,荊王追悔莫及,賜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钅質 其上”
c.文中認為,在荊國歷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節操不只單單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寫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跡,意在彰顯儒家所謂的“廉恥”、“仁愛”與“忠孝”。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題。
國淵字子尼,樂安蓋人也。太祖辟為司空掾屬。每于公朝論議,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太祖欲廣置屯田,使淵典其事。淵屢陳捐益,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五年中倉廩豐實,百姓競勸樂業。太祖征關中,以淵為居府長史。田銀、蘇伯反河間,銀等既破,后有余黨,皆應伏法。淵以為非首惡,請不行刑。太祖從之,賴淵得生者千余人。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及淵上首級,如其實數。太祖問其故,淵曰:“夫征討外寇,多其斬獲之數者,欲以大武工,且示民聽也。河間在封域之內,銀等叛逆,雖克捷有功,淵竊恥之。”太祖大悅,遷魏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