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命題十類型詳解
答題技巧 : 這種“句子”類題目與理解句子的含義題不同,這類題目,一般都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答題的依據(jù),但其答題依據(jù)不在句子本身,而在其上下文中。作答時先分析“句子”的性質,觀點句還是結論句(主要有這兩種)。觀點句,理由在后;結論句,理由在前。其次分析該句子所涉及(或管轄)的范圍,確定信息的來源。然后在有效區(qū)內(nèi)捕捉、篩選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整合。一般不要直接抄寫句子。
命題類型四: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 (文中引用某些文字或詩詞有何作用或為什么要引用這些文字或詩詞?)
例6.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陽關古道蒼涼美》)
答:第一問:表現(xiàn)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贊美。
第二問:回應文章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后照應,并強化了作者的觀點。
答題技巧 :
答此類題重要的是掌握引用的作用。引用,可證明觀點,使說理更具有說服力;充實論據(jù),豐富內(nèi)容,深化文章主題;增添文章意趣、文采和文化底蘊,增強文章感染力;點明題意,文題相應,鋪墊對比,結構嚴謹;詩文相間,生動活潑,文采斐然,使語言更雅趣或更具文化底蘊。不過,掌握了這些作用后,還要能夠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靈活運用。
命題類型五: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 (文章如何安排結構?為什么要寫某事物或從某事物寫起?或指出文章結構上的某一點(開頭、結尾)有何作用或能否刪去?)
例9、本文寫“木車的激情”,作者為什么開頭用較多筆墨寫現(xiàn)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請結合原文作簡要分析。(5分) (《木車的激情》)
答:引出下文,為下文寫“木車的激情”作鋪墊:與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緩慢的木車艱難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對比,從而突出“木車的激情”的強大和值得信賴。
例10、作者是湘西人,在文中他也談到自家的水,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5分)
答:作者在文章中寫道“我故鄉(xiāng)湘西的水清澈甘甜”,寫出自己家鄉(xiāng)的水甘甜秀美,相比之下,作者認為“烏鎮(zhèn)的水是渾濁的”。作者以家鄉(xiāng)水的清秀,反襯出烏鎮(zhèn)水的特色,突出了“烏鎮(zhèn)與水的關系,是血與水的關系,血濃于水,血也融于水”。
解析:現(xiàn)代文閱讀中文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這句(段)話在開頭,一般思考: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
如果這句(段)話在結尾,一般思考:總結全文,點明題旨,深化中心,呼應開頭,或兼而有之。 有時候,試題只針對最后一句發(fā)問,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學生說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寫這一句的作用。當然,我們不能直截了當?shù)幕卮?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換一種委婉的說法。例如,"作用(或好處)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fā)人深省"。此外,既然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題人相中,那么,根據(jù)"卒章顯其志"的傳統(tǒng)技法,說明它可能與揭示主旨有關,只不過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點明題旨,而是暗示主題。除了上述兩點,最后一句往往還具有強化作者感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