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的復習教案
譯:現在無緣無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適宜的 9.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于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①順德果能有益于國家,聯與之共有府庫耳。 譯:順德果真能夠有益于國家的話,我可以和他共享(內廷)庫房中的(財產)。 ②猶惜其有功,不之罪。 譯:還是念及他有功于國,沒有降罪于他。 10.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誠然,卿不朕欺。 譯:確實如此,愛卿沒有欺騙孤家! ②間召問群臣臧否。 譯:間或召見詢問大臣們的好壞優劣。 ③濂惟舉其善者對。 譯:宋濂只是列舉那些與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11、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中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后漢書 馮異傳》) (1)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譯文: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夸耀自己。 。 (2) 軍中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 譯文:軍士都說希望隸屬于大樹將軍,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說新語》) (1)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譯文:看見路邊李樹結的果實很多,把樹枝壓彎了。 。 (2) 取之信然。 譯文:取來嘗一嘗,果然是這樣。 12.昔周人有仕數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問之:'何為泣乎?'對曰:'吾仕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對曰:'吾年少之時,學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為武,武節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嘗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