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演講辭
文中說:“陶行知不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義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家。”這句話給你什么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8分)
【答案】觀點一:陶行知獻身鄉村教育的是實干精神值得學習。
①激情滿懷,永不滿足,不斷追求新的目標;②樂于接觸貧苦群眾,善于動員志同道合者加盟;③為實現理想而自我犧牲、嘔心瀝血。
觀點二:陶行知從改造鄉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國的理想在當時是行不通的。
①人民群眾與三座大山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②他認為“國運盛衰決于一轉念間“,顯得過于簡單化;③他的教育救國的狗想過余力像花,脫離社會實際
觀點三:陶行知既有遠大理想有較踏實地,值得學習。
①要提高中化民族的文化素質,必須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②咬住移調查驗就,善于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③應有求真務實的精神,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3.(09高考江蘇卷)實用類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5~17題。
畫家黃永厚
黃永厚生于1928年。小時候有一次發高燒,都被父母卷進芭蕉葉里了,但又活了過來,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廟祭孔,父親分到一塊從“犧牲”架上割下來的肉,拿回來先讓永厚舔一下,再讓大家享用。這成為永厚與傳統文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哥哥黃永玉在廈門讀書,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鐘愛的畫冊寄給永厚。好一個黃永厚,
無師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畫起畫來了,個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業。黃永厚十四歲時被抓了壯丁,因畫了一幅《諾曼底登陸》就當上中尉,后來考上黃埔軍校。風云變幻,還沒打仗,部隊起義他又成了解放軍。在部隊里,他還是畫畫。1954年,考上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后在廣州畫戶外廣告。命運多舛,l959年他又被迫離開廣州,從此顛沛流離,過了二十多年的窮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畫家,動蕩的生活方告結束。
多難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黃永厚對生活的熱愛,養成了他獨特的生活態度,培育了他卓異的繪畫風格。他視讀書為第一生命,涉獵廣泛。上了年紀后,更加關注社會人生。他說:“人不能在云里霧里活著,大事面前不敢表態,什么玩藝兒,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調,深居簡出,淡泊明志,盡人皆知。
黃永厚幾乎不辦畫展,不肯出書。一次范曾對他說:“我介紹你去日本辦畫展吧,不過,你畫李白就李白,畫杜甫就杜甫,別扯遠了。”黃永厚不肯削足適履,終于沒去。他常把拿重金前來購畫的人拒之門外,“不看畫的人,給他畫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畫隨便塞進一個信封,寄給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當前,靠市場確立自身價值的畫家比比皆是,他對此不屑一顧。但他認為人各有志,不必:非議。他的孤傲中,有一種頑固的自信。
黃永厚的人物畫獨具一格,他筆下的魏晉人物,長發紛飛,衣裾飄揚,袒胸露腹,粗礪怪誕,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勢。了解黃永厚的人都說他畫的是自己,劉海粟給他的條幅是“大丈夫不從流俗”。
冰炭同爐,這就是黃永厚。
⒖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