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演講辭
三、 詞語
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刮目相見]比喻另眼看待。
[時閱數載]時間經過幾年。閱,經過。
[長足]形容進展迅速。
[長(zhǎng)斯校]當此校校長。
[提攜(xié)]比喻在事業上扶植后輩。 [姑不具論]暫且不作論述。具,陳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錯誤。乖,錯誤。 [敷衍]這兒指學習不認真。
[砥礪(lì)]磨練。 [裨(bì)]有益。
[營營]形容辛苦勞累。
[切磋(cuō)]指共同學習,互相研究討論。
[視事]到職開始工作。 [潛修]深入鉆研。
[商榷(què)]商討。 [店肆(sì)]店鋪。
[責無旁貸]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貸,推卸。
[開誠布公]指以誠待人,坦白無私。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
[規行矩步]比喻舉動合乎規矩,毫無茍且。也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2、《我有一個夢想》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義憤填膺:胸中充滿義憤。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豁然開朗:明白,通達。
堅忍不拔:堅持而不動搖。
卓有成效:成績、效果顯著。
繁蕪叢雜:繁多雜亂。
不可估量:不可估計。
永垂不朽: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四、 文學常識
1、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漢族,原籍浙江諸暨,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曾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人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他試圖通過貧兒院的試驗和推廣,逐步以學前兒童公共教育替代當時的家庭教育,最終實現學前兒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設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學前兒童美育: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如“計算、說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它們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與語法。”其74年的人生歷程,先后經歷了清政府時代、南京臨時政府時代、北洋政府時代和國民黨政府時代,一路經歷風雨,始終信守愛國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廢除封建主義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國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礎,為我國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富有開創性的貢獻。教育論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