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例如:不因鵬翼展,哪得鳥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點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⑵排比的種類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⒎設問
設問的特點是“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只問不答。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沒有。(自問自答)
又如: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問而不答)
⒏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問號,有的也可用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⑴ 問而無答的反問。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內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內容兩種形式。
例如:這對于具有共產主義世界觀的人來說,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驕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再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受責備的地方嗎?(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⑵問而有答的反問。例如:敢于這樣做的人,難道不是一個英雄嗎?可以肯定說是一個英雄,一個大大的英雄。
其次是特別注意和強化易混修辭格的辨析。
⒈比喻和比擬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
⑴性質、作用不同: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而比擬卻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征模寫本體,重點在“擬”
⑵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
⒉借喻與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體代本體,本體不出現。它們的區別有兩點:
⑴借喻重在比方,可換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稱,不能換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②百年積弱嘆華歲,八載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蒼蠅”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動的家伙。換成明喻,可以寫成“反動的家伙像蒼蠅”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戰爭,“延安”代中國共產黨。這是用具體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換成明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