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考點復習指導與練習:古漢語常用句式和用法
<1> 內立法度……外連橫而斗諸侯
<2> 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3)形容詞、動詞用作名詞
用形容詞替代跟它所表示的性質、狀態或特征有關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充當主語或賓語,翻譯時要補出中心語,而以這個形容詞作定語。
用動詞替代跟這個動作有關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充當主語或賓語,翻譯時要將這個動詞用相關的名詞替換。
① 形容詞作名詞:
<1>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2>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 斫直,刪密,除正
<4> 將軍身披堅執銳
② 動詞作名詞:
<1>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2>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3> 于是余有嘆焉
<4>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使動用法(主語使賓語與謂語產生關聯)
使動用法就是現代漢語中兼語句的濃縮形式,是讓本不能帶賓語的不及物動詞、形容詞、名詞帶上賓語,且具有使令意義。
① 動詞的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
②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③ 名詞的使動用法: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特)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5)意動用法(主語認為賓語具有謂語的性質)
意動用法就是主語“認為”賓語怎樣,表示的是一種主觀判斷,可能符合客觀情況,也可能不符合。意動用法和使動用法的不同點,就是使動用法是客觀的,而意動用法是主觀的。
①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表示認為賓語具有某種性質、狀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 名詞的意動用法,表示把賓語當成某種人或事物: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6)為動用法(主語為賓語做謂語的動作)
指不及物動詞帶上賓語,表示為動詞對象發出某個動作。
① 等死,死國可乎?
②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③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高考文言翻譯例句:
(1)田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XX年全國)
(2)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XX年全國)
(3)選出不是被動句的一項( )
a. 身被二十余創
b. 世子申生為驪姬所譖
c.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d.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4)選出四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組( )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b. 而狼未之知也
微斯人,吾誰與歸
c.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贏乃夷門抱關者也
d. 豫州今欲何至
客何為者
注意:
1. 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提高對把握語境的能力,要做到“字則求于句,句則求于篇”。
2. 文章中代詞的指代對象是我們在閱讀和理解古文時需要注意的。
3. 翻譯句子時一定要將句子中相應的語法現象體現出來。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90分鐘)
文言文語段翻譯
(一)【原文】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計,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 “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拜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史記·淮陰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