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教學案
a.文章針對讀書人“學而不問”的陋習,圍繞“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的中心觀點作闡述,倡導“問學相輔”的正確求學態度。
b.作者引用儒家經典中的話“就有道而正”“好問則裕”等,來證明“問”的必要,從中看出“問”是進德修業的重要一環。
c.在作者看來,今人學而不問有“師心自用”“好學不誠”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學“非古人之學”,而所好“非古人之好”。
d.寫作允許模仿,但拒絕抄襲。清代桐城派劉開的《問說》很明顯是模仿了韓愈《師說》,語勢縱橫,說理透徹。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譯文:
(2)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譯文:
(3)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
譯文:
現代文部分
一、精品鑒賞
請對下列兩個語段進行鑒賞,寫出超過50字的鑒賞性文字
從形式上對語段一進行鑒賞
語段一
最初,他們把這個世界當成一所小小的美麗幼兒園,園內有種著郁金香的花壇和金魚池;后來,幼兒園變成了城里的大公園,變成了城市和國家。變成了一個洲乃至全世界,變成了天上的樂園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遠以新的魅力吸引著他們,永遠放射著異彩。昨天的花園、公園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將變為一座廟堂,一座有著無數的殿宇和院落的廟堂;一切民族和時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著新的召喚和復蘇,都時刻準備著將它那萬千聲音和形式掩蓋下的同一性體驗。
從內容上對語段二進行鑒賞
語段二
我們越是懂得精細、深入和舉一反三地閱讀,就越能看出每一個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獨特性、個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這種獨特性和個性——與此同時,我們卻相信自己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萬種聲音都追求同一個目標,都以不同的名稱呼喚著同一些神靈.懷著同一些夢想,忍受著同樣的痛苦。在數千年來無計其數的語言和書籍交織成的斑讕錦緞中,在一些個突然徹悟的瞬間.真正的讀者會看見一十極其崇高的超現實的幻象,看見那由于百種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統一起來的人類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