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的小溪--感悟巴赫
夜深。家人沉睡。于此時,小巴赫(bach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小溪)躡手躡腳地從房間里溜到客廳,偷偷拿出一疊羽鍵琴樂譜來。這些樂譜的作者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師:弗羅貝格、克爾、帕海貝爾……小巴赫輕輕念著他們的名字,眼睛都發亮了,接著他把樂譜拿到窗邊,借著流瀉進來的月光,一點一滴地抄錄著。月光照亮了在樂譜中沉睡的小音符,也照亮了這位未來“音樂之父”小小的心靈。這一年是1694年,巴赫只有10歲,由于父母親相繼病故,年幼的他只好到奧德魯夫投靠在教堂當管風琴的哥哥。這段時間,哥哥親自教導他演奏管風琴和羽管鍵琴,除了讓他接受內容廣泛的學校教育外,也為他安排了一套樂曲的學習課程,酷愛音樂的小巴赫,對于哥哥交代的功課總是很快就熟練,他希望能一窺大師堂奧,翻翻那些重量級的樂譜,不料卻三番五次被哥哥拒絕。后來小巴赫實在克制不了自已旺盛的學習欲,便趁著夜闌人靜,一個人在月光下埋頭苦干熬夜抄譜。他時常因過度投入在美妙的樂曲中而忘了時間,沒有覺察夜色已逐漸退去,往往等到晨曦劃破天際,才萬般難舍地將樂譜放回去。由于長時間睡眠不足,他的身體也日漸消瘦。
半年下來,他幾乎要將柜子里的樂譜都成功地拷貝出來了,不幸卻偏偏在這一刻被哥哥發現。盛怒的哥哥嚴厲地訓斥他說,學習音樂應該循序漸進,不該好高騖遠,更不該日夜顛倒、糟蹋自己的身體。說著,還順手將從小巴赫手里搶下的樂譜,用力丟進正在燃燒的壁爐里。小巴赫辛苦6個月的成果,就這樣一瞬間化為灰燼。不過,無時無刻不渴望著音樂的巴赫,也因此體會了哥哥的用意。他更加虛心學習,打下了扎實而穩固的創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