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事析理
誘惑的危害由此可見一斑。它看似美麗,讓人為之心動,然而一旦被它纏住,便如同飲了慢性毒藥,一點點將生命消磨殆盡。古往今來,甘愿“以身試藥”的人卻絡繹不絕。
嫦娥經不住仙丹的誘惑,只身升月,落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下場;亞當夏娃經不住好奇心的誘惑,偷食禁果,最終受到上帝的懲罰,永離伊甸園;劉阿斗經不住奢侈生活的誘惑,貪圖享樂,茍且偷安,終成亡國之君;大貪官劉青山經不住金錢的誘惑,背棄黨章,背棄人民,背棄自己的原則,甘愿淪為金錢的奴隸,最終身首異處,為人不齒……
歷史與現實都在提醒我們,面對形形色色如潮水般向我們涌來的誘惑,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決果斷地向誘惑說“不”。惟有如此,我們才不至于成為那不會搖頭最終沉入缸底的金魚。
“金魚之死”這一現象的本質是什么?作者探究因果,得出其飽脹而死的原因是經不住美食誘惑,再據此橫向展開聯想,寫到歷史現實中不能拒絕誘惑的實例,使文章內容充實。文章的結尾得出結論,面對誘惑,我們青少年要懂得搖頭說不,聯系現實,事例典型,“嫦娥”一例,可謂妙筆,觀點較為深刻。
金魚之死的啟示
翔宇監利總校 胡遠
靈巧可人的金魚,在透明的魚缸內肆意地綻放著它們的美麗。這美的精靈,為飽口福,不遺余力地追逐每一粒人類拋下的食糧。最終飽脹而死,永遠地沉入了缸底,如鮮花一般凋謝。
金魚之死究竟是誰造成的?一定會有人說是金魚的貪婪殺死了它自己。可是,螻蟻尚且偷生,失去捕食能力的金魚,對人類投下的食物,每投必食,何過之有?相比之下,人類似乎更為貪心——有多少人為了追名逐利用盡心機甚至不惜傷害他人利益?金魚為何不能為了生存而追逐?由此可見,金魚之死,原因不在于金魚,而在于人類。是自詡聰明的人類,妄想征服自然,剝奪了金魚的捕食能力,扼殺了這自然的美麗。
人類從來就不曾放棄征服自然的幻想。青藏鐵路的建成使它成為貫穿世界屋脊的中華龍脈,人類不禁得意洋洋,即使高寒缺氧,寸草不生的絕境,人類不也能把它踩在腳下嗎?是的,人類的確該為此自豪,然而,在自豪的同時,又有多少人關心那些藏羚羊去何處產仔?那些波黑勁鶴向何處遷徙?是的,修了路橋過道,而這些真能保證它們的生活不受影響嗎?
當今世界,人類的欲壑越來越大,總是千方百計地填補空虛的心靈。于是,人類充分發揮創造力,將魚困進一個個造型各異的魚缸,欣賞它們在其中掙扎的姿態;將一個個小昆蟲制成項鏈掛在美麗的脖子上來彰顯個性;將一只只小動物關進實驗室為人類的科學發展作貢獻……
可是,擁有聰慧大腦的人類,卻一再忘記,物極必反,任意改變自然,最終必會遭受自然的報復。
巴西昆蟲學家為使當地蜜蜂多產蜂蜜,特意引進一種高產蜜蜂與當地蜜蜂雜交,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培育出來的,竟是一只只毒性極強、兇猛異常的殺人蜂。自1957年起,超過1000人被它叮咬而死,被蜇死的家畜更是不計其數。目前殺人蜂向北進入委內瑞拉,向西進入秘魯和智利,而人類卻無計可施,只能默默承受。再如近年來不斷出現的自然災害、環境惡化、空氣污染,無一不是人類不計后果破壞自然的惡果。
誠然,歷史在前進,我們不會再對自然俯首稱臣,我們要逐步改造自然,為人類造福,但最聰明的改造一定是與自然和諧相處。任何征服自然的做法無異于自掘墳墓!要時刻謹記:自然絕不會任由人類擺布,人類的肆意妄為,必將以自食惡果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