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閱讀簡答題《吶喊》、《女神》
答: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斗、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并始終不渝地斗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滿懷希望奮斗,就會迎來新生活。舊的生活這樣壓抑、沉重,作者期盼閏土、水生、楊二嫂以及他們的后輩能從歷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過上新的生活。
32.《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后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說《不周山》(后更名為《鑄劍》),遂成現在的14部。請寫出其中五部作品的名字。
答: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記》《鴨的喜劇》《端午節》《故鄉》《孔乙己》《藥》《阿q正傳》《兔和貓》《社戲》《風波》《頭發的故事》《明天》《白光》,任寫五部即可。
33.《藥》是以19xx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義為背景,經過藝術加工和典型創造而寫成的。本篇獨具匠心的采用了怎樣的雙線結構?
答:一條線索寫華老栓為兒子治病:華老栓買人血饅頭,華小栓吃人血饅頭,華大媽上墳;一條線索寫夏瑜的革命活動和犧牲。兩個悲劇交織起來,形成了一幅悲壯的圖景。用“華”“夏”這兩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姓氏作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稱,其強烈深遠的意蘊極為豐富深長。
34.《端午節》里的方玄綽表里不一的虛偽相,被作者刻畫得惟妙惟肖。請舉例說明并作簡析。
答:方玄綽自私自利,自命清高,他的“差不多”一說挾帶私心,但偏要戴上憂國的花環:他不加入“索薪”行列,認為索薪欠斟酌,太嚷嚷,而一旦經濟拮據,他也贊同索薪了。方玄綽口頭上責備太太提出的買彩票“無教育”,但對“頭彩幾萬元”的廣告也是動心的,方玄綽表里不一的虛偽相,被作者刻畫的惟妙惟肖。作者對于方玄綽的內心描寫,以及通過方玄綽與方太太對話來刻畫人物性格也是很成功的,把這個可憐又可惡的小官僚塑造的活靈活現。
35.《頭發的故事》是通過n先生與“我”的對話,從紀念雙十節聯想到辛亥革命的成果——剪去了辮子,從而理性地總結了辮子在中國的歷史及其在人們精神上造成的弊病,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回味。在藝術形式上,本篇有何特色?
答:《頭發的故事》在藝術形式上,本篇幾乎是一個人的獨白,夾敘夾議,聲情并茂,去掉頭尾,去掉引號便純然成了一篇雜文。顯然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說出了自己的感受,而又使之與作者保持距離,以增強故事性效果。這樣也使人物語言更自由更個性。n先生關于“本多博士”這一段議論,讀來發人深思。那篇末的話,呼應了篇首的話題,更足余音繞梁,令人倍覺警策。
36.你認為魯迅寫作《吶喊》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
答:(1)喚醒鐵屋子里熟睡的人們。②“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驅。”
37.請概述《阿q正傳》中趙秀才、假洋鬼子投機革命的一兩個細節。
答:①將辮子盤在頂上。②去靜修庵“革命”,砸碎龍牌。③把老尼姑當作滿清政府,給了她不少的棍子和栗鑿。
38.《社戲》的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答: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