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閱讀題考點復習教案
2、在實踐能力與實踐體驗上做文章
“實用類文本”的應用性、實踐性特點決定了高考命題不會回避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實踐體驗的考察。“鑒賞評價”層級中的“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探究”層級中的“探究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等都有可能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實踐體驗去“思考”、“判斷”、提出“見解”。
3、在貼近文本、整體感知上做文章
無論是分析綜合,還是鑒賞評價,抑或是探究,都強調貼近文本,靠“文本”下篙,思維起于文本歸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發揮,是不適宜的。而整體感知,說白了就是不要將文本的組成“要件”肢解,而要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讀。“調查報告”、“新聞”等文本,有可能除正文之外,會附加諸如“背景資料”“補充介紹”等鏈接材料,閱讀與解題時要善于將其與正文聯系到一起進行信息的萃取、問題的提煉、價值的分析與意蘊的探究。
4、在文本的未定點或空白點上做文章
任何一個文本(包括實用類文本)都有一些未定點或空白點,有的可能不是訪談雙方討論的中心話題,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陳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評判的事情主體間的意見分歧,還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點或難點,等等。這些方面常常成為命題人用以考察學生的辨別能力強弱、思維品質高低的命題點。
(二)命題的設問方式與角度
1、對文本的社會價值提出自己的見解。(選材角度)
2、對文章的結構安排、藝術處理提出自己的看法。(結構角度)
3、對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探究(社會影響角度)
4、對標題成敗的探究
5、探究文本中的疑點、難點和空白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答題要領
這個考點要求我們回答問題的時候要注意:1、有明確的觀點。2、分點列出事實依據。3、結合文本或文本的具體事例作合理分析。4、語言通順流暢,規范表述,書寫工整。
【高考真題】
(新課標卷)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下筆不覺師造化
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生在他隱居的時期這并不是純粹的巧合,無需應酬雜務的寧靜生活可以讓他深思內省,促使畫作和自然風景、隱居生活進一步契合池陽湖畫風之變是一次突變,源自他對江湖水光天色的寫生,也來自他蓄積已久的思考,還來自苦澀現實對他心靈的影響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還難忘他老師的教誨:“讀書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則心靜,靜則心清,清則心明,明則明白一切事理作畫,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畫便猛進”。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南北國畫家都參加此時在上海美專任教的黃賓虹參加了展出工作,并發表了評介文章《美展國畫談》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畫格,以為不必求悅于人,人不知而不慍,才是真畫者;還以為當時滬上流行的一種是細謹、工于涂澤的媚人習氣,另一種是自矜才氣、淪于放誕的欺人畫風,以浮滑為瀟灑、以輕軟為秀潤,真畫者反不合時宜他希望畫者能堅持避俗趨雅的操守,力求華滋渾厚的畫風,不要因一時俗世棄取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