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提分策略:準確、鮮明、生動
除以上幾種,還有因停頓、省略等原因造成的歧義,在此不再一一贅述。下面談一下消除歧義的辦法,概括說來有以下幾點: 1.從詞語的角度。可以添加詞語,改換詞語,改變詞序使語意明確。
2.從句式角度。有些歧義必須換句式才能消除,這時就需要動大手術,改換句式來消除歧義。 3.從標點及停頓或重讀的角度。通過添加標點或做出停頓,或重讀關鍵詞語就可以使語意明確。
4.從構建新語境的角度來消除歧義。通過添加必要信息,使語境的信息充分,歧義就可以自動消除。 (一)尋找能提供線索的標志性詞語
最簡潔的辦法就是抓標志性詞語,它們是“破案”的線索。語言標志常常表現為:
1.關聯詞語的呼應。或并列、或轉折、或條件、或假設、或遞進、或因果……
怎樣使語言連貫 2.暗示性詞語的使用。“換句話說”,表示等同關系,位在后,“同時”表示并列,位在后,“與此同時”“與此相反”“反過來說”,表示相反、相對關系,中間不可插入別的詞語;“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輕重的順序,不可倒置; “先前”與“后來”,“過去”“現在”與“將來”,表示時間先后;“總之”“綜上所述”“由此看來”,表示要提出結論;“諸如此類”,表示綜合;“所謂”表示有所解釋;“例如”表示舉例…… 3.重復出現的詞語、句式。
4.能體現對應關系的詞語。
5.能體現陳述對象及議論角度的詞語。 (二)由語段的中心句來推斷語序
1.一個句群,雖然由若干句子組成,卻表述一個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對句序的認識就會由暗到明。 2.分析句子的性質和作用(如總領句、總結句、過渡句、解說句、觀點句、材料句等),是抓準中心的重要手段,一個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個關鍵句表達。這一關鍵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 (三)從邏輯上理清語段的思路
1.從總體上看,句群小層次一般呈現出相并(并列、對照)、相承(順接、層進)、相屬(總分關系)的關系。從局部看,句與句之間往往呈現出并列、承接、解說、對比、遞進、轉折、因果、總分等邏輯關系。理順句序,要盡可能多地確定出必然相連接的句子,找到“句鏈”。 2.從文體來看,記敘文的句序常常以時間空間為順序;議論文的句序,常常把觀點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間,把總結句放在后面,結構形式或總分、或并列、或對照、或層進;說明文同議論文一樣,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為材料是用來說明事理的,材料的內部又遵循一定的順序(時間、空間、邏輯)。 (一)謙敬準確,褒貶一致
1.正確使用謙詞敬語。
好些漢語詞匯都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會鬧出笑話。尊稱的詞語只能用于稱對方,而謙稱的詞語只能用于稱呼己方。
怎樣使語言表達得體 口訣:“家大”“舍小”“令外人”。
(1)對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用“家”。如家嚴(父)、家慈(母)、家兄等。
(2)對人稱比自己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屬時用“舍”。如舍侄、舍弟、舍妹等。
(3)稱呼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時用“令”。如令尊、令堂、令閫、令郎、令愛、令親等。 (4)或用“小”“拙”“鄙”“寒”等等字表謙詞。常見的謙辭有“小女”“犬子”“拙見”“拙作”“淺見”“鄙見”“鄙人”“寒舍”“愚兄”等等。小女——稱自己的女兒,拙見——稱自己的見解,鄙見——稱自己的意見,寒舍——稱自己的家,愚見——稱自己的意見。 (5)或用“貴”等字表敬詞。常見的敬辭有“貴”“大”“高”“賢”“尊”“光”“拜”“賜”“雅”“惠”“鼎”等等。如貴庚、貴校、貴公司、大作、高見、尊姓、賢弟、雅正、拜托、賜教、惠顧、鼎力相助等。 貴庚——稱別人年齡,大作——稱對方作品,高見——稱對方見解,賢弟——稱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姓——問對方的姓,光臨——稱別人的到來,拜托——托人辦事,斧正——請人改文章, 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請對方指正批評,賜教——請求別人給予指教,惠顧——稱對方到自己這里來,鼎力——對對方的幫助表示感謝。只要掌握了這些謙敬詞語的含義及使用對象,高考中這類試題就會迎刃而解。 以下這些知識也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