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專項復習教案
竹子虛心、有節、根固、質堅、瀟灑、挺拔,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性直”“心空”“節貞”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因此,詩詞中多為君子 “堅貞”、“高雅”、“氣節” 品德修養的象征。詩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蘊藏著深邃的哲理。
白居易《養竹 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道:“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王維《竹里館》:“獨做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表達了堅守自我的氣節。“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蔭待我歸”(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表現忠誠。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表達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脫俗的雅趣。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立于巖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竿來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鄭板橋《新竹》),歌頌了竹子敬老愛幼、世代相傳的美德。
黍離: 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王風•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后,周大夫經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登高、憑欄。多傳達相思之情、報國之志和壯志難酬的悲傷與激情。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意象,一般與自己的豪情壯志相關。冰雪、松、菊、梅、竹、多用來表達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五、詩文天天背——
陶淵明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賞析: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后生活悠閑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后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