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專項復習教案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四庫全書》本《周元公集》
譯文:水中陸上草本木本各種鮮花,值得人們喜愛的實在繁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唐代以來,世人非常喜愛牡丹;可是我唯獨喜愛蓮花的生長于污泥之中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滌而不顯妖媚,中心貫通,外表筆直,不蔓延,無枝節,香氣遠播越覺得清幽,俊直地挺立在水面上,只可以遠遠地觀賞而不可以肆意地玩弄。
我總以為,菊花,是眾花中的逸隱之士;牡丹,是眾花中的富豪貴人;而蓮花,則可以說是眾花中的有德君子。唉!愛菊的人,陶淵明以后就不大聽到了;對蓮花的喜愛,像我這樣的又有誰呢?而愛牡丹的人,倒確是多得很哪!
六、時文天天見——時評
中國人的君子風度
楊 凱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3月7日答記者問時,說了一句很幽默的話:“中國人做人有時候也蠻難的。朋友希望我們施以援手,到底是做還是不做?做了有人說話,不做也有人要說話。”
近來,歐洲一些國家出現主權債務危機,中國為了幫助這些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采取了增持歐元債權的措施。對此,歐洲的國家和人民是歡迎和感謝的,但依然惹來了一類所謂顧慮和擔憂的聲音。本來一件簡單的互助共贏的事情,卻無端地遭到猜疑,確可謂“好人難做”。
但中國人依然堅持自己該做的事情。對非洲的援助,對金融危機下歐洲國家的幫助,堅持不懈地推動地區的和平與發展,諸如此類,中國人始終保持著最大的誠意,也盡著最大的努力。而面對諷刺和質問,中國人也往往采取一種“沉默是金”的態度。中國古人有句話,“君子寡言”,多少年來,中國人在國際事務中做了許多實事,沒說多少漂亮話,正是這種君子風度的踐行。
其實,不友好的聲音之所以發出,并不是因為這些喊話者多么了解中國,相反,有很多人純粹是主題先行,為反對而反對、為猜疑而猜疑。他們不理解中國人“君子寡言”的風度背后,不是理屈詞窮的軟弱無力,而是對“勢”、“位”、“為”的堅定認識。
中國人眼中的“勢”,不是功利主義的“勢利”,更不是某強某霸的“勢力”,而是世界形勢、歷史趨勢。楊潔篪說,在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的趨勢不斷深入,世界經濟治理機制的改革也在不斷向前推進,新興經濟體在迅速崛起。因此,我覺得世界力量的對比正在向著漸趨均衡的方向發展。”這是中國人對當今大勢的認識。也正因為如此,中國人樂于與人合作,愿意走出去到五洲四海廣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