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準確鮮明生動
二、考題形式
同樣可能是選擇題、改錯題、分析鑒賞題等
例20、請你為下面句子中抽象的概念“美麗”補充具體的意象,使其表述生動起來。
當你克服了自卑,增強了自信,你就會有一種無所畏懼的美麗,一種永不退縮的美麗。
參考答案:當你克服了自卑,增強了自信,你就會有一種秋霜楓獨紅、冬雪梅獨傲的美麗,一種真金百煉色不回的美麗。(兩句話雖都表現了自信所帶來的“美麗”,原句只是一般的概念,“美麗”是抽象而模糊的。修改后的句子用“楓樹”、“梅花”和“真金”的意象來演繹“無所畏懼”、“永不退縮”就具體可感,有了一種盎然的詩意。 可見,鮮活的意象有著比抽象的概念更豐富的內涵,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間,語言的文采也隨之而來。)
三 、綜合講析
如何把句子寫得準確、鮮明、生動
打比方就是一種我們最常用的修飾語言的方法。
例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樣挺立著。
在這句話中,用“巨人”形容董存瑞,突出了董存瑞的高大形象,也抒發了作者對董存瑞的無比崇敬。
又如:潛望鏡是海軍的眼睛。
這句話把潛望鏡比做眼睛,就生動具體地說明了潛望鏡的重要作用。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了解到,用打比方的手法,可以使句子更準確、鮮明、生動。
要把話說的準確、鮮明、生動,還有一些方法是我們在課文中常見的。
例如:①雨來剛到堂屋,見十幾把雪亮的刺刀從前面進來。
雨來剛到堂屋,見十幾個日本鬼子端著雪亮的刺刀從前面進來。
②解放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解放軍不拿群眾的一切財物。
第①組中的第1句話,用“十幾把雪亮的刺刀”代替十幾個帶槍的殺氣騰騰的日本鬼子,使我們好像看見了鬼子的樣子,感到了當時緊張的空氣。比第2句語言簡潔了,也更形象了。
第②組中的第1句話,用“針”和“錢”代替“一切財物”,說明了解放軍的紀律是多么嚴明,連群眾的針和線這樣微小的東西都不拿,真讓人佩服。比直接寫“一切財物”更具體形象。
再讀讀下面的兩組句子,比較一下,你認為哪種寫法更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①冬瓜披白紗,茄子穿紫袍。
(冬瓜長著一層白霜,茄子長著紫顏色的皮。)
②船頭飛濺起的浪花,唱著歡樂的歌。
(船頭飛濺起的浪花,嘩啦嘩啦地響著。)
這些句子寫的是物,卻用了寫人的詞語。仔細想一想:把冬瓜長的一層白霜寫成“披白紗”,茄子長的紫皮說成是“穿紫袍”,作者對冬瓜、茄子是一種什么感情呢?把船頭飛濺起的浪花發出的聲音寫成“唱著歡樂的歌”,作者的心情該是什么樣的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適當的時候把物當人寫,可以表達強烈的感情。請再體會下面的句子,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感情寫出來的,用了哪些適合寫人的詞語寫物。
在語文課本中,我們還會發現作者有意把話說的比實際情況擴大些或縮小些,但我們都感到所表達的感情是真實的。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里先把桃花潭水的深夸大了,又用“不及”進一步夸大了汪倫和“我”的友情。但讀了以后使人覺得感情真實,反映了汪倫和李白的深厚友情。再請看下面的句子。
①第三天,黃河仍舊沒有上凍,闖王急得胡子全白了。
②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