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指導學案1-7復習教案
總之,我們在解讀詩歌時,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聲響、色彩、情調方能體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2.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幽州臺:即薊北樓、燕臺,為戰國時燕昭王所建,原名黃金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從人物的形象特點中來。抓人物語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態:“獨”“愴然而涕下”。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通過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梢,詩歌表達的是對封建統治者不能重用賢才的不滿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哀。